A.白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优于牛奶 B.白蛋白在胃内易于消化吸收 C.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D.不含β乳白蛋白 E.必需氨基酸构成与婴儿体内必需氨基酸构成极为一致
A.推荐摄入量(RNI) B.适宜摄入量(AI) C.平均摄入量(EAR)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E.RDA
A.蛋氨酸 B.色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E.苯丙氨酸
A.称量法 B.查账法 C.24h回顾法 D.日记法 E.化学分析法
A.身高、体重 B.皮褶厚度 C.胸围、腰围 D.腕骨X线 E.上臂围、头围
A.硒 B.碘 C.钙 D.铁 E.锌
A.葡萄糖 B.半乳糖 C.蔗糖 D.乳糖 E.淀粉
A.谷蛋白 B.白蛋白 C.球蛋白 D.酪蛋白 E.醇溶蛋白
A.淘洗的次数 B.浸泡的时间 C.用水量 D.用水温度 E.淘洗所用器皿
A.豆浆 B.腐乳 C.豆腐 D.豆腐干 E.腐竹
A.优质蛋白 B.脂肪 C.矿物质 D.糖类 E.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C E.维生素B1
A.蛋类含蛋白质约12.8% B.蛋类含糖较多 C.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D.蛋黄含有较高胆固醇 E.蛋类所含蛋白质是最理想的天然优质蛋白质
A.氨基酸 B.脂溶性维生素 C.钠 D.钙 E.铁
A.亚甲蓝 B.二巯基丙磺酸钠 C.牛奶 D.乳糖 E.葡萄糖
A.肾小球过滤能力增强 B.尿酸排出增多 C.尿素排出增多 D.肌酐排出增多 E.尿中叶酸排出量减少
A.血浆叶酸降低 B.血浆维生素C降低 C.血浆维生素E降低 D.血浆维生素B6降低 E.血浆生物素降低
A.亮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E.组氨酸
A.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明曾受到粪便污染 B.大肠菌群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C.菌落总数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D.食品中细菌总数超标表明对人体危害大 E.食品中菌落总数可用来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A.谷皮和胚乳间 B.胚乳 C.谷皮 D.胚芽 E.糊粉层
A.150kcal/d B.180kcal/d C.200kcal/d D.220kcal/d E.250kcal/d
A.蛋白酶抑制剂 B.脂肪氧化酶 C.多肽 D.植酸 E.水苏糖、棉子糖
A.维生素E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2
A.乳糖和脂肪 B.乳糖和维生素 C.酪蛋白和乳清蛋白 D.酪蛋白和球蛋白 E.乳糖和酪蛋白
A.水苏糖、棉子糖 B.植酸 C.大豆多肽 D.皂苷和异黄酮 E.蛋白酶抑制药
A.合成代谢降低,保证胎儿营养需求 B.为保证胎儿营养需求,分解代谢增强 C.基础代谢率降低,利于营养物质储存 D.基础代谢率和分解代谢均增强 E.合成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均增强
A.增加体力活动 B.增加餐次 C.食物烹调应清淡 D.增添绿叶蔬菜 E.食物要粗细搭配
A.以脂肪供能为主 B.以糖类供能为主 C.以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为主 D.以糖类和蛋白质供能为主 E.以糖类为主,逐步变为以蛋白质和脂肪供能为主
A.孕期血浆总蛋白高 B.孕期血浆白蛋白低 C.孕期贫血 D.孕期能量摄入低 E.吸烟、酗酒
A.冷冻食品 B.熏烤食品 C.霉变食品 D.发酵食品 E.腌制食品
A.潜伏期短 B.病人无传染性 C.发病与食物有关 D.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E.多呈暴发性
A.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B.含二十碳五烯酸 C.含二十二碳六烯酸 D.含胆固醇低 E.含丰富的反式脂肪酸
A.400kcal B.450kcal C.500kcal D.550kcal E.600kcal
A.肝功能损伤 B.肾功能损伤 C.消化功能损伤 D.神经系统损伤 E.运动系统损伤
A.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B.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D.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E.暴发性细菌性痢疾
A.组氨酸 B.肉毒毒素 C.肠毒素 D.龙葵素 E.组胺
A.1%~2% B.15% C.5%~6% D.10%~20% E.30%
A.降低或停止微生物增殖速度 B.杀死细菌 C.降低食品酶活力 D.降低食品化学反应 E.对食品质量影响较少
A.超高温杀菌 B.巴氏消毒法 C.煮沸法 D.辐照杀菌 E.微波加热杀菌
A.种族 B.遗传 C.营养 D.气候 E.疾病
A.花生仁 B.白果 C.杏仁 D.核桃仁 E.松子仁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活动所需 E.消化
A.剩米饭 B.豆制品 C.冷冻食品 D.炸油条 E.腌肉
A.是母乳中惟一的糖类 B.含量低于牛奶 C.可促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 D.可降低肠道的pH E.抑制致病菌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
A.维生素C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D
A.母乳喂养儿也应在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 B.过渡期食物的添加时间不应晚于4月龄 C.铁强化婴儿谷物可作为第一个断奶食物 D.应尽可能避免吃含盐量高的家庭膳食 E.可为6~8月龄以上婴儿提供可咀嚼的食物
A.增加适量的α-亚麻酸 B.适当加入可溶性多糖 C.增加钙、磷、钠盐 D.强化牛磺酸 E.强化适量的维生素D
A.赛前30min B.赛前60min C.赛前90min D.赛前120min E.赛前150min
A.一日餐次为三餐二点 B.早餐安排一定量的糖类和蛋白质的食物 C.晚饭后提供一次水果 D.睡前饮一杯加糖牛奶 E.每周吃一次动物血
A.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 B.合理烹调,易咀嚼、易消化 C.合理餐次 D.每天至少一杯牛奶 E.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35g
A.基础代谢率下降 B.分解代谢降低 C.合成代谢降低 D.消化酶分泌减少 E.脂肪降解能力下降
A.谷蛋白 B.酪蛋白 C.白蛋白 D.醇溶蛋白 E.球蛋白
A.氮摄入减少 B.氨基酸分解增强 C.蛋白质分解增强 D.蛋白质合成增强 E.血清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下降
A.急速冻结,缓慢化冻 B.快速化冻 C.缓慢冻结 D.先快冻结30min,再缓慢冻结 E.缓慢冻结,缓慢化冻
A.100ml B.150ml C.200ml D.250ml E.300ml
A.每日供给鸡蛋1个 B.每日供给瘦肉100~150g C.每日供给谷类及豆类300~500g D.少食多餐 E.早、午餐的营养与供给应分别达到全日推荐供给量的30%、40%
A.花生 B.玉米 C.豆类 D.谷类 E.花生油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矿物质 E.维生素
A.霉变食品 B.长期摄入 C.人体内可以自行合成 D.外界合成 E.毒力与毒素量有关
A.16% B.30% C.25% D.10% E.5%
A.增强饱腹感 B.增加食物的色、香、味 C.为长时间耐力运动提供能量 D.为力量性运动提供能量 E.为控制体重,浓缩食物体积
A.800g B.700g C.600g D.500g E.400g
A.鼓励多吃谷类 B.保证鱼、禽、肉、蛋的供给 C.保证奶及奶制品的供给 D.只能饮少许果酒 E.保证蔬菜的供给
A.50岁以上 B.55岁以上 C.60岁以上 D.65岁以上 E.70岁以上
A.铁 B.锌 C.锰 D.硒 E.铬
A.蔗糖 B.麦芽糖 C.果糖 D.乳糖 E.蜜三糖
A.排泄废物 B.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C.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D.内分泌调节功能 E.调节体温
A.葡萄糖酸钙 B.亚甲蓝 C.亚硝酸钠 D.亚硝酸异戊酯 E.硫代硫酸钠
A.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 B.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C.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D.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E.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A.控制总能量 B.限制脂肪总摄入量 C.每日豆类摄入>50g D.胆固醇摄入量<300mg E.三类脂肪酸比例1:1:1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产后24h B.产后12h C.产后6h D.产后3h E.根据产妇情况尽量早
A.5%~10% B.15%~20% C.20%~30% D.35%~40% E.45%~50%
A.膳食结构是指居民消费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构成 B.膳食结构受生产、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 C.人体对营养的生理需求影响膳食结构 D.膳食结构受生产供应条件的制约 E.就世界各国居民来说,膳食结构差异不大
A.吃好早餐 B.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C.重视户外活动 D.少吃零食 E.少吃豆制品
A.<2000g B.<2500g C.<2800g D.<3000g E.<3500g.
A.≤0.02g B.≤0.04g C.≤0.12g D.≤0.2g E.≤0.4g
A.酪氨酸 B.组氨酸 C.丝氨酸 D.甘氨酸 E.牛磺酸
A.黄油 B.牛奶 C.巧克力 D.水果 E.豆浆
A.新鲜鱼肉中不含毒素 B.鱼死后鱼肉中毒素含量高 C.经高温加热可破坏 D.春季是毒素含量最高的季节 E.太阳晒也不能破坏
A.脱水 B.肝坏死 C.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 D.肾衰竭 E.酸中毒
河豚鱼是一种肉质鲜美但有剧毒的海洋性鱼类。
A.卵巢 B.鱼肉 C.鱼眼 D.鱼皮 E.鱼鳃
孕妇的膳食营养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
A.维生素A缺乏引起新生儿角膜软化 B.维生素K缺乏引起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C.维生素B缺乏引起新生儿心脏病 D.铁缺乏增加新生儿早产 E.维生素B缺乏引起新生儿急性脚气病
A.不会对胎儿大脑发生永久性影响 B.不会影响胎儿大脑的成熟 C.影响可以弥补 D.对胎儿大脑发生永久性影响 E.不会影响胎儿大脑细胞增殖
A.妊娠最后3个月~出生后第5个月 B.妊娠最后3个月~出生后第6个月 C.妊娠最后2个月~出生后第5个月 D.妊娠最后1个月~出生后第6个月 E.妊娠期最后3个月~出生后第6个月
A.激将法 B.颂扬法 C.丑化法 D.号召法 E.现身说法
A.信息 B.教育 C.动员 D.娱乐 E.示范
A.提问技巧 B.反馈技巧 C.非语言交流 D.宣传技巧. E.调查技巧
A.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B.增加鱼、肉、蛋、奶、海产品的摄入 C.每日饮奶 D.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E.保证吃好早餐
A.4~6岁 B.1~3岁 C.7~12岁 D.出生至1周岁 E.出生至28d
A.营养强化剂 B.防腐剂 C.发色剂 D.漂白剂 E.抗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