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骨质疏松症 B.骨质软化症 C.维生素B6缺乏症 D.脚气病 E.维生素A缺乏症
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 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 E.机体氮平衡受到限制
A.氧化脱氨基 B.转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非氧化脱氨基 E.氨基移换
A.赖氨酸 B.二肽 C.蛋氨酸 D.胨 E.三肽
A.酪氨酸羟化酶 B.苯丙氨酸羟化酶 C.苯丙氨酸羧化酶 D.苯丙氨酸转酮酶 E.谷氨酰氨酶
A.蛋白质的消化率 B.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C.蛋白质的生物价 D.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E.氨基酸评分
A.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粮谷类食物摄入 B.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增加活动 C.多饮果酒 D.尽量少活动 E.少吃蔬菜
A.棉子油 B.玉米油 C.椰子油 D.花生油 E.豆油
A.芒果 B.橄榄 C.花生 D.初乳 E.大豆
A.棕榈酸(C16:0) B.油酸(C18:1) C.α-亚麻酸(C18:3) D.γ-亚麻酸(C18:3) E.花生四烯酸(C20:4)
A.γ-亚麻酸(C18:3) B.二十碳五烯酸(C20:5) C.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D.丁酸(C4:0) E.油酸(C18:1)
A.谷类 B.薯类 C.豆类 D.根茎类蔬菜 E.坚果
A.糖脂 B.氨基多糖 C.钙 D.维生素C E.果糖
A.木糖 B.淀粉 C.果糖 D.蔗糖 E.核糖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A.棉子糖 B.糊精 C.乳糖 D.半乳糖 E.木糖
A.胡萝卜素 B.硫胺素 C.无机盐 D.维生素 E.糖类
A.阿拉伯胶 B.戊聚糖 C.阿拉伯木糖 D.半乳糖醛酸 E.半乳聚糖
A.葡萄糖 B.半乳糖 C.果糖 D.核糖 E.甘露糖
A.人体过敏性反应 B.人体对乳糖摄入过多 C.先天性乳糖酶过多 D.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 E.乳糖酶不能灭活
A.食物蛋白质消化率的指标 B.食物蛋白质含量的指标 C.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D.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的指标 E.食物蛋白质净利用率的指标
A.膳食纤维 B.维生素D C.柠檬酸 D.磷酸盐 E.果胶
A.肾结石 B.贫血 C.脚气病 D.佝偻病 E.癞皮病
A.700mg/d B.800mg/d C.900mg/d D.1000mg/d E.1200mg/d
A.2600kcal/d B.2400kcal/d C.2300kcal/d D.3200kcal/d E.1800kcal/d
A.6.0%~7.5% B.60%~75% C.20%~35% D.10%~45% E.40%~45%
A.血红蛋白 B.肝 C.鱼 D.大米 E.猪肉
A.脑垂体 B.胰岛素 C.甲状腺素 D.睾酮 E.雌二醇
A.婴儿 B.幼儿 C.儿童 D.青春期 E.老年人
A.鱼油 B.猪肉 C.山药 D.深色蔬菜和水果 E.土豆
A.0.0035μg B.0.0167μg C.0.167μg D.0.084μg E.0.3μg
A.植物固醇 B.纤维素 C.果胶 D.脂肪酸 E.琼脂
A.维生素D3 B.维生素D2 C.胆钙化醇 D.25-OH-D3 E.1,25-(OH)2D3
A.囟门闭合不全 B."X"形或"O"形腿 C.骨质疏松症 D.肋骨串珠 E.佝偻病
A.β-生育酚 B.α-生育酚 C.γ-生育酚 D.δ-生育酚 E.以上都不对
A.巨幼红细胞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麦胚 B.花生油 C.豆类 D.鱼类食物 E.蛋类
A.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凝集作用 B.抗氧化作用 C.促进蛋白质合成 D.增加钙吸收 E.降低高血压
A.白血病 B.坏血病 C.败血症 D.脚气病 E.癞皮病
A.简单扩散 B.载体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饮作用 E.吞噬作用
A.弹性纤维的合成 B.白细胞的合成 C.胶原蛋白的合成 D.肌球蛋白的合成 E.脂肪酸的合成
A.肌肉乏力 B.腱反射异常 C.肌肉疼痛 D.上行性多发性神经炎 E.下肢水肿
A.视黄醇 B.维生素B1 C.烟酸 D.叶酸 E.维生素C
A.玉米+肉 B.玉米+碱 C.玉米+豆 D.玉米+菜 E.玉米
A.羧基 B.自由基 C.羟基 D.-碳基团 E.氨基
A.蔗糖中 B.麦芽糖中 C.膳食纤维中 D.糊粉和胚芽中 E.精白面粉
A.维生素E B.无机盐 C.维生素D D.蛋白质 E.淀粉
A.大豆磷脂 B.B族维生素 C.优质蛋白质 D.不饱和脂肪酸 E.植酸
A.豆类食物 B.粮谷 C.禽类 D.鱼类 E.蔬菜和水果
A.果胶 B.木质素 C.牛乳 D.淀粉 E.蘑菇
A.纤维素可以被人体胃肠道的酶所消化 B.在人的大肠内,纤维素比半纤维素更.易于被细菌分解 C.果胶具有与离子结合的能力 D.树胶不可分散于水,所以有增稠剂的作用 E.人和动物都可以轻易消化木质素
A.常温下呈液态 B.被称为油 C.被称为脂 D.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E.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A.1:1 B.1:(2~3) C.1:(4~6) D.1:(7~8) E.1:(9~10)
A.蛋白质 B.磷脂 C.胆固醇 D.糖脂 E.三酰甘油
A.<20% B.20%~40% C.40%~60% D.60%~80% E.>80%
A.5.98g B.8.48g C.6.98g D.7.78g E.7.38g
A.[8.48-(2.5-2.1)]÷8.48×100% B.[8.48-(1.5-0.8)]÷8.48×100% C.(8.48-1.5-2.5)÷8.48×100% D.(53-1.5-2.5)÷53×100% E.(53-1.5-0.8)÷53×100%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常以消化率、生物学价值(BV)、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效价比值(PER)、氨基酸评分(AAS)等为指标。
A.鸡蛋 B.牛奶 C.鱼 D.大米 E.面粉
A.鸡蛋 B.牛奶 C.鱼 D.大米 E.猪肉
A.增加蛋白质摄入 B.增加食盐摄入 C.大量补充含钙保健食品 D.补充缺乏的营养素相应制剂 E.多晒太阳
A.户外活动 B.蔬菜和水果 C.动物性蛋白质 D.食盐 E.阳光照射
A.肌醇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E.烟酸
A.钙 B.铁 C.钠 D.镁 E.硫
A.钙、磷、镁 B.铜、钠、硫 C.镉、汞、镁 D.铁、锌、硒 E.钒、碘、铅
A.碘 B.钾 C.钠 D.镁 E.硫
A.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系数 B.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 C.血清钙水平 D.色氨酸负荷试验 E.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检查
A.提供热能 B.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代谢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组织中大量贮存,所以需经常摄入 D.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 E.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
A.维生素A B.维生素K C.维生素B1 D.维生素B2 E.维生素D
A.牛磺酸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 D.泛酸 E.叶酸
A.牛奶 B.动物肝脏 C.绿叶蔬菜 D.水果 E.玉米胚
A.清蛋白 B.球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视黄醇结合蛋白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A.铁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蛋白质 E.钙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 D.烟酸 E.维生素C
A.鱼肝油胶丸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C
A.癞皮病 B.干型脚气病 C.精神异常 D.维生素C缺乏病 E.毛囊角化症
A.测定红细胞中核黄素含量 B.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 C.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系数 D.血清视黄醇含量测定 E.血浆维生素C浓度
A.杂粮类与瘦肉 B.柑橘类水果 C.叶菜类 D.根茎类 E.精制面粉
A.癞皮病 B.周围神经炎 C.脚气病 D.维生素C缺乏病 E.毛囊角化症
A.测定红细胞中核黄素含量 B.测血清铁蛋白含量 C.测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系数 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试验 E.血浆维生素C浓度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B2 C.硫酸亚铁 D.叶酸补充剂 E.维生素C
A.维生素B12 B.叶酸 C.铁 D.维生素B2 E.维生素C
A.鱼类 B.柑橘类水果 C.瘦肉 D.马铃薯 E.干果类
A.蛋白质 B.糖脂 C.葡萄糖 D.海藻糖 E.核糖
A.钙 B.锌 C.钠 D.铬 E.铁
A.蔗糖 B.葡萄糖 C.淀粉 D.水苏糖 E.棉子糖
A.乳酸 B.CO2和H2O C.α-酮酸 D.乙酰CoA E.丙酮酸
A.豆类 B.新鲜蔬菜 C.牛奶 D.淀粉 E.食用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