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针扎样刺痛,反复发作 B.闪电样抽痛,起止突然 C.压榨样闷痛,伴窒息感 D.刀割样疼痛,辗转呻吟 E.尖锐样刺痛,咳时加剧
A.抽胸腔积液 B.加大抗结核药物剂量 C.抗结核药物疗程延长 D.合理抗结核治疗,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E.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抗菌药物
A.心率增快者适合应用 B.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者适合应用 C.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者适合应用 D.剂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2/3 E.慢性肺心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低,疗效较差
男性,75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近半个月咳嗽咳痰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查体: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经抗感染、利尿等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2天后出现神志不清,手足搐搦。急查血气分析示:pH7.45,PaO272mmHg,PaCO268mmHg,HCO44mmol/L,K+2.7mmol/L,Na+132mmol/L,Cl-67mmol/L。应诊断为()
A.代谢性碱中毒合并高AG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病侧眼睑下垂 B.病侧瞳孔缩小 C.病侧眼球内陷 D.病侧声带麻痹 E.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A.肺炎球菌肺炎 B.葡萄球菌肺炎 C.胸膜肿瘤 D.脓胸 E.结核性胸膜炎
A.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B.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C.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正常 D.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减低 E.小气道功能障碍
A.急性鼻窦炎 B.中耳炎 C.肾炎 D.心肌炎 E.肺结核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端坐呼吸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A.治疗基础病因或诱因 B.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应用电复律治疗 C.可应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 D.预防栓塞并发症 E.可应用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治疗
A.心肌炎 B.动脉导管未闭 C.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D.冠心病心绞痛 E.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早期应用抗生素 B.足量应用抗生素 C.宜选用杀菌性药物 D.抗生素至少用4~6周 E.等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后,方可用药
A.P与QRS无关 B.R-R间期可相等 C.P-P间期可相等 D.R波频率大于P波频率 E.心室率多在30~40次/分
A.习惯性流产 B.动静脉血栓形成 C.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 D.血小板升高 E.下肢网状青斑
A.类风湿因子 B.抗核抗体谱 C.免疫球蛋白定量 D.补体 E.抗CCP抗体
A.类风湿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银屑病性关节炎 D.多发性肌炎 E.缓和的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
A.MP化疗方案 B.VAD化疗方案 C.M2化疗方案 D.PAD化疗方案 E.骨髓移植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比容上升 D.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E.铁蛋白上升
A.溶血性黄疸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所致 B.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就会出现黄疸 C.溶血性黄疸与肝代谢无关 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减少 E.原位溶血不出现溶血性黄疸
A.伊马替尼(格列卫) B.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C.亚砷酸 D.GO E.阿糖胞苷
A.血小板减少 B.纤维蛋白溶解 C.AT-Ⅲ减少 D.DIC E.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期增多,急性期下降 B.骨髓中原始细胞<10%,而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C.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增多 D.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多 E.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增高
A.骨髓增生减低,三系形态大致正常 B.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偏小,中心淡染 C.骨髓增生活跃,可见大量有核红细胞和碎片 D.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粒系分叶过多 E.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A.再障 B.低增生性白血病 C.溶血性贫血 D.PNH E.骨髓纤维化
A.血清铁测定 B.总铁结合力测定 C.血清铁蛋白测定 D.51铬红细胞半寿期测定 E.骨髓铁染色检查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弹性酶 C.烟酸及衍生物 D.贝丁酸类 E.ω-3脂肪酸
A.生长激素瘤 B.生长激素泌乳素混合瘤 C.泌乳素瘤 D.促甲状腺素瘤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A.给予左甲状腺素钠50~150μg/d B.给予泼尼松5.0~7.5mg/d C.性激素替代,可用人工月经周期 D.感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可适当加大 E.可放心使用镇静安眠药
A.PPD试验 B.结肠镜检查 C.血沉 D.腹水常规 E.腹腔镜检查+腹膜活检
A.立即穿刺抽液 B.使用大量青霉素 C.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加吡嗪酰胺 D.使用地塞米松 E.使用多柔比星或顺铂胸腔内注入
A.肝硬化,失代偿 B.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 C.卵巢囊肿 D.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 E.结核性腹膜炎
A.卡马西平口服 B.大剂量维生素B12肌注 C.封闭疗法 D.射频电凝疗法 E.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A.一侧神经根性疼痛常是首要症状 B.脊髓半侧损害较为常见 C.大小便障碍出现早 D.椎管阻塞早 E.病程进展缓慢
A.脊髓出血 B.脊髓蛛网膜炎 C.脊髓肿瘤 D.急性脊髓炎 E.急性硬膜外脓肿
A.贫血 B.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C.Lhermitte征阳性 D.小脑性共济失调 E.括约肌功能障碍
A.上消化道出血后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 B.以低热为主,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C.血尿素氮升高,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 D.出血后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所以血象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的依据 E.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粪
A.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B.奥曲肽 C.手术治疗 D.奥美拉唑 E.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
A.铝碳酸镁 B.奥美拉唑 C.西咪替丁 D.枸橼酸铋钾 E.米索前列醇
A.消瘦 B.肛周脓肿 C.结节性红斑 D.低蛋白血症 E.发热
A.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导致肠胀气和肠麻痹 B.胰管阻塞或胆囊炎引起疼痛 C.胰腺炎性渗出液刺激腹膜 D.胆汁刺激肠道 E.炎症刺激和牵拉胰腺包膜上的神经末梢
A.大便常规和细菌培养 B.大便菌群检查 C.结肠镜检查 D.钡剂灌肠 E.结核菌素试验
A.类风湿关节炎 B.炎症肠病相关性关节炎 C.干燥综合征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痛风
A.胃癌 B.慢性胃炎 C.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D.胃溃疡 E.胃黏膜脱垂
A.有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等相关病史 B.有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C.肝功能试验有血清白蛋白下降、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 D.B超示肝脏实质密度不均匀 E.B超或CT提示肝硬化以及内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A.抑酸药 B.中药 C.促胃动力药 D.根除幽门螺杆菌 E.胃黏膜保护药
A.伊托必利(为力苏)+埃索美拉唑镁(耐信) B.阿莫西林 C.奥美拉唑+阿莫西林 D.瑞巴派特(膜固思达) E.铝碳酸镁(达喜)
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形疟 D.恶性疟 E.输血后疟疾
A.冬春季节发病,有皮疹、脑膜刺激征 B.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C.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发现阴性球菌 D.血或脑脊液培养脑膜炎球菌生长 E.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表现
A.化脓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A.只要HIVRNA阳性就应该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彻底杀灭病毒 C.为避免产生耐药,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D.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因症状多可自行缓解不必抗病毒治疗 E.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通过作用于HIV反转录酶的某位点而使其失去活性
A.隔离治疗患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发现处理带菌者 D.服用"依链"痢疾活疫苗 E.流行季节预防性服药
A.肺弥漫性出血 B.肝衰竭 C.呼吸衰竭 D.脑水肿 E.肾衰竭
A.膀胱颈梗阻 B.输尿管梗阻 C.尿道阻塞 D.肾外梗阻 E.肾盂内梗阻
A.临床病程典型可分为三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 B.起始期患者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纠正缺血、脓毒血症等病因可以预防急性肾衰竭 C.维持期又称少尿期,所有患者均出现少尿(<400ml/D.,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可出现尿毒症一系列表现 D.维持期典型的为7~14天,肾小球滤过率保持在低水平 E.恢复期通常持续1~3周,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少尿型患者尿量增多,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恢复相对延迟
A.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量 B.首先调整透析方案以达到充分透析和超滤 C.充分透析达到干体重后,高血压仍不能控制,注意分析原因,要个体化合理选择用药 D.对于RAS活性增强的患者降压药物首选ACEI/ARB类,注意不良反应 E.不管透析是否充分,首先调整降压药物,多种药物联合降压
A.浓缩稀释试验 B.尿渗透压 C.肾小管酸化功能试验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A.抗生素 B.利尿药 C.镇痛药 D.非甾体抗炎药 E.以上均是
A.光镜下有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 B.好发于青壮年 C.可伴有镜下血尿 D.常突然起病 E.常有肉眼血尿
A.男性多于女性 B.约1/4~1/3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 C.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尿 D.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晚 E.血清C3持续降低
A.必须预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B.应选用广谱抗生素 C.尽快去除明确感染灶 D.免疫增强剂可预防感染 E.因治疗原发病不可停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