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照片锐利度 B.照片对比度 C.照片感度 D.照片密度 E.照片放大与变形
A.硝酸片基 B.聚酯片基 C.二醋酸片基 D.三醋酸片基 E.四醋酸片基
A.物-片距大,可减少散射线 B.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 C.滤过板增厚,照片密度提高 D.X线倾斜射入屏-片系统时,锐利度低下 E.摄影距离变化1/2,摄影时间变化1/4
A.最大密度 B.分辨率 C.调制传递函数 D.颗粒度 E.清晰度
A.横断面图像观察的特性 B.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C.探测器的模数转换功能 D.多幅照相成像原理 E.多方位成像技术
A.片基 B.保护层 C.底层 D.乳剂层 E.防反射层
A.条纹伪影 B.杯状伪影 C.环状伪影 D.帽状伪影 E.放射状伪影
A.采用激光相机拍照 B.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重叠 C.X线辐射剂量较小 D.可使用对比剂增强 E.病人摆位置较简便
A.光子的数量 B.像素噪声 C.焦点尺寸 D.焦点至探测器距离 E.扫描层厚
A.放射状伪影 B.模糊伪影 C.帽状伪影 D.杯状伪影 E.条纹伪影
A.平滑算法 B.高分辨率算法 C.软组织算法 D.标准算法 E.边缘增强处理法
A.X射线扇形束的角度 B.空间采样频率 C.探测器孔径的大小 D.图像重建算法 E.采样间距
A.5% B.20% C.25% D.50% E.70%
A.光电效应不产生散射线 B.光电效应可增强天然组织的对比度 C.光电效应下患者接受的照射量小 D.光电效应下不同组织密度能产生明显的影像对比 E.选用低kV摄影,可以扩大脂肪与肌肉的影像对比
A.半轴位影像 B.正位影像 C.斜位影像 D.侧位影像 E.切线位影像
A.感蓝胶片 B.感绿胶片 C.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 D.清洁用胶片 E.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
A.足部 B.直线部 C.肩部 D.下降部 E.反转部
A.电子源 B.高真空 C.阳极靶 D.高速电子流 E.滤线器
A.5mSv/年 B.10mSv/年 C.20mSv/年 D.30mSv/年 E.50mSv/年
A.准直器 B.高压注射器 C.模数转换器 D.中央处理器 E.数据采集系统
A.光电阴极 B.荧光物质层 C.保护层 D.导电层 E.基板层
A.每米 B.每分米 C.每厘米 D.每毫米 E.每微米
A.射线束的宽度 B.物体的大小 C.重建算法 D.重建矩阵 E.扫描层厚
A.肾脏阳性结石 B.肠梗阻 C.消化道穿孔 D.慢性胰腺炎 E.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
A.计算机 B.阵列处理机 C.探测器 D.磁盘 E.照相机
A.X线管窗口射出的是平形线束 B.X线束入射于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适当 D.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锥形X线束的中心部位为中心线
A.信噪比 B.待检物体形状 C.待检物体密度 D.噪声 E.扫描参数
A.0.1mm小钙化点 B.0.2mm小钙化点 C.0.3mm小钙化点 D.0.4mm小钙化点 E.0.5mm小钙化点
A.IP B.荧光屏 C.影像增强器 D.滤线栅 E.屏-胶系统
A.照片密度 B.照片的对比度 C.照片的锐利度 D.照片的颗粒度 E.照片的几何精度
A.选用150kV管电压的X线机 B.选用低栅比滤线器 C.选用密纹滤线栅 D.可用空气间隙效应代替滤线栅 E.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
A.图像清晰度高 B.噪声源少 C.拍片速度快, D.X线转换效率低,射线剂量大 E.探测器的寿命长
A.影像放大降低了空间分辨率 B.摄影时增加肢体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C.影像放大率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 D.几何学模糊控制在0.2mm以内 E.细微结构显示清晰
A.选用低电压技术提高乳腺各组织对比 B.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 C.活体肺组织照片的对比度高 D.消化道借助对比剂形成组织对比 E.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高
A.管电流 B.灯丝加热电压 C.电源电压 D.毫安秒 E.管电压
A.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B.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C.水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D.垂直轴--从头顶至足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E.冠状轴--与地面垂直的轴线
A.俯卧位:腹部向下的卧位 B.半坐位:坐位姿势背部向后倾斜 C.前斜位:一侧向前倾斜与床面成角 D.立位:被检者站立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E.侧卧位:右侧向下卧位姿势称左侧卧位
A.瓦氏位 B.仰卧位 C.侧卧位 D.前凸位 E.蛙形位
A.外内方向 B.后前方向 C.掌背方向 D.内外方向 E.前后方向
A.骨折-X线摄影 B.脑出血--CT C.胸水--MRI D.冠状动脉显示--DSA E.胆结石--B超
A.-1000Hu B.-500Hu C.0Hu D.+500Hu E.+1000Hu
A.乳腺机X线管的阳极使用钼靶 B.旋转阳极靶盘直径越大管容量越大 C.靶盘覆以钼、石墨层,以增加阳极热容量 D.X线管容量是指阳极热容量 E.旋转阳极X线管其阳极没有阳极帽
A.密度单位 B.长度单位 C.宽度单位 D.面积单位 E.体积单位
A.瞬时负荷--比负荷值 B.连续负荷--阳极热容量和冷却效率 C.旋转阳极的代表容量--以1秒时的最大负荷 D.阳极热容量--表示连续使用特性 E.X线管代表容量--一次负荷的安全性
A.颌顶位 B.头颅后前位 C.汤氏位 D.头颅侧位 E.瓦氏位
A.加大物片距 B.加大焦片距 C.使用滤线器 D.减少照射野 E.使用增感屏
A.高千伏摄影 B.钨钯X线片 C.钼靶X线片 D.胸部X线片 E.以上都不是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晕区
A.锁骨上淋巴结 B.腋窝淋巴结 C.胸骨淋巴结 D.纵隔淋巴结 E.以上都不是
A.管电压升高时,X线能量以管电压的二次方比例增大 B.阳极靶原子序数大时,X线能量增大 C.管电压升高时,最短波长向短波移动 D.管电压升高时,强度曲线向长波一侧移动 E.管电压升高时,最强波长向短波移动
A.灯丝温度 B.管电流 C.阳极靶面温度 D.滤过板厚度 E.靶物质原子序数
A.加速电子的能量 B.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C.电源频率 D.半值层 E.X线的滤过
A.波长nm B.质量吸收系数m2/kg C.X线能量keV D.线性衰减系数m E.半值层mm
A.胸腺 B.皮肤 C.卵巢 D.骨 E.神经细胞
A.宽容度是产生诊断密度0.25~2.0对应曝光量范围 B.胶片感光度为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倒数 C.反差系数为照片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之比 D.反差系数大,组织间影像锐利度高 E.反差系数大,宽容度大
A.100~500转/分 B.500~1000转/分 C.1000~2000转/分 D.3000~5000转/分 E.8100~9700转/分
A.阳极面越粗糙,产生X线强度越均匀 B.软组织摄影应使用钼靶铍窗口的X线管 C.增加电源频率减低旋转阳极转速 D.减少阳极倾斜角度可降低X线负荷 E.X线强度阳极比阴极强
A.0.74 B.0.9 C.0.95 D.1.0 E.1.2
A.18.5kW B.22.5kW C.25kW D.23.8kW E.30kW
A.不同管电压下,灯丝加热电流与管电流的关系,即X线管的管电流特性 B.管电压越高,管电流越小 C.灯丝加热为定值时,管电压与管电流间的关系为二极管特性 D.灯丝加热特性表示灯丝加热电压与加热电流的关系 E.同一管电流下,管电压高的灯丝加热电流低
A.高压输出波形平滑,X线管允许输入功率大 B.X线管对电源电阻要求放宽 C.X线有效能量高,辐射剂量大 D.X线输出量是单相全波整流的1.5~2.0倍 E.管电压脉动率小
A.IP是一种成像转换器件 B.IP是成像板,不产生潜影 C.IP被激光照射后发出蓝色荧光 D.IP被可见强光照射后潜影信息会消失 E.IP的型号不同对X线的敏感度也不同
A.X线管灯丝变压器的次级线圈 B.电容放电式的电容器 C.三级X线管的栅电路 D.高压发生器的次级线圈 E.接于高压发生器次级的中心点的电流表
A.三相整流电路管电流计在高压整流电流中心点 B.单相全波整流电流管电流计在高压变压器次级中心 C.灯丝加热变压器不须高压绝缘 D.X线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 E.管电流的调整通过灯丝加热电流变化完成
A.可进行减影 B.感度高,照射量降低 C.数字成像 D.空间分辨率高 E.具有广泛的动态范围
A.扁平颗粒胶片 B.氦氖激光片 C.感绿胶片 D.感蓝胶片 E.乳腺摄影用胶片
A.片基 B.底层 C.保护层 D.防反射层 E.乳剂层
A.氟化银 B.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E.溴化银+碘化银
A.扁平颗粒是二维卤化银晶体颗粒 B.扁平颗粒胶片的影像锐利度高 C.扁平颗粒胶片必须与发蓝色荧光稀土增感屏相配 D.提供制作非对称屏-片体系的可能 E.提供小于90s冲洗技术的可能
A.硫氧化钆与感绿片匹配 B.硫氧化钆发射光峰值为820nm C.硫氧化钆增感屏是稀土增感屏的一种 D.硫氧化钆增感屏X线吸收效率高 E.非对称增感屏使用的是硫氧化钆荧光体
A.0.5 B.0.7 C.1.0 D.2.0 E.2.5
A.全部 B.直线部 C.足部 D.肩部 E.反转部
A.平均斜率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B.特性曲线不受显影液性能的影响 C.反差系数是胶片特性曲线的最大斜率 D.特性曲线因胶片种类不同而不同 E.照片影像对比度受胶片平均斜率的影响
A.斜率指连接特性曲线指定两点密度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B.感光度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C.本底灰雾是胶片未经曝光显影加工后的密度 D.密度是入射光强度与透过光强度比的对数值 E.最大密度是最高管电压允许的最大曝光量产生的密度
A.与MQ型显影液比超加和性好 B.稳定性和保存性好 C.显影能力持续性弱 D.影像显影速度快 E.胶片处理容量大
A.亚硫酸钠 B.碳酸钠 C.苛性钠 D.磷酸三钠 E.偏硼酸钠
A.定影液温度高,则定影速度快 B.硫代硫酸铵定影速度高于海波 C.海波的浓度在40%时,活性最强 D.pH值越低,定影液中的坚膜作用越强 E.亚硫酸钠是定影液的保护剂
A.633nm和550nm B.633nm和360nm C.633nm和980nm D.820nm和633nm E.820nm和430nm
A.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X线影像信息 B.X线管发出的X线强度很不均匀 C.X线影像的形成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 D.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差异为射线对比度 E.X线透过人体的散射线给照片带来灰雾
A.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也影响照片密度 B.感光效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照片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D.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产生的感光作用 E.照片密度与胶片感光效应成正比
A.0.5~3.0 B.0.5~2.0 C.0.25~2.0 D.0.25~2.5 E.0.5~2.5
A.管电压 B.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C.被照体的密度 D.被照体的形状 E.被照体的厚度
A.增感屏感度越高,散射线越少 B.管电压高,散射线多 C.在一定厚度内,被照体越厚,散射线越多 D.照射野越大,散射线越多 E.滤线栅可很好地吸收散射线
A.0.01mm B.0.05mm C.0.1mm D.0.2mm E.0.5mm
A.锐利度指相邻组织影像境界清楚程度 B.锐利度与对比度无关 C.锐利度低的照片有漏掉病灶的可能 D.密度是锐利度的基础 E.散射线影响照片锐利度
A.影像的变形有放大变形、位置变形和形状变形 B.影像失真度指照片影像与被照体在大小、形态上的差异 C.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不等量放大的结果 D.标准的照片影像不应有失真度 E.影像的失真度取决于焦点、被照体及胶片(IP)三者间位置关系
A.屏-片体系MTF使用正弦波模板 B.MTF向上,屏-片感度向下 C.MTF测定使用微密度计 D.MTF向上,空间频率向下 E.MTF影像清晰度评价
A.RMS曲线--照片斑点 B.HD特性曲线--屏-片体系感度 C.ROC曲线--影像感兴趣区 D.MTF-影像清晰度 E.WS曲线--影像颗粒度
A.X线信息影像的产生 B.X线信息影像的转换 C.密度分布转换成可见光的空间分布 D.视觉影像的形成 E.影像后处理
A.曝光正确的情况下,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B.管电压代表X线的穿透力 C.管电压控制着影像对比度 D.管电压对照片密度的影响要大于照射量 E.低电压技术,管电压对照片密度的影响要小于高电压技术
A.实际焦点是指X线管的阴极电子在阳极靶面上的撞击面 B.有效焦点是指实际焦点在球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C.实际焦点的大小决定X线管功率 D.实际焦点的大小影响影像的锐利度 E.平常指的焦点是有效焦点
A.有效焦点面积小 B.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C.曝光时间短 D.功率大 E.适于连续功率使用
A.初级电压有效值表示,次级电流平均值表示 B.初级电压最大值表示,次级电压有效值表示 C.初级电压与次级电压都以有效值表示 D.初级电流与次级电流都以有效值表示 E.初级电流有效值表示,次级电压平均值表示
A.千伏表间接表示管电压的高低 B.曝光时不得调节千伏旋钮以防出现高压电涌 C.先调节管电流再调节管电压以做必要的补偿 D.千伏表接在高压次级电路中 E.千伏表应在X线允许规格范围内调节
A.毫安表接在高压次级电路中,可放置在控制台上 B.毫安表是管电流的直接读数 C.毫安表线圈断路不会出现高压电击 D.全波整流X线机须先整流后方可使用毫安表测量 E.自整流的毫安表为直流表
A.旋转阳极启动后,球管不应感到阳极靶盘有摆荡现象 B.旋转阳极启动后出现周期性噪音是正常的 C.旋转阳极的自然延滞时间越长越好 D.灯丝导通时电阻<3Ω E.灯丝加热电压达到额定电压40%时,灯丝应全部点亮
A.整流管轻度漏气 B.X线管高压放电 C.高压初级电路接触不良 D.毫安表故障 E.高压整流管灯丝断路
A.高压指示灯亮毫安表必有指数 B.高压短路毫安表指针上冲 C.X线产生量大毫安表指示值高 D.毫安表有显示值就一定有X线产生 E.限时不准毫安表指示值正常
A.X线影像增强器是特殊的电子真空管 B.X线影像增强器无需暗适应,患者照射量减少 C.X线影像增强器输出屏影像失真度不一致 D.X线影像增强器输出屏的影像对比度增加 E.X线影像增强器可接电视和录像系统
A.密度分辨率 B.图像灰度 C.最大密度 D.最小密度 E.空间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