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列面形态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由侧方观察呈现纵曲线 B.由前方观察呈现横曲线 C.上牙列的前段较平 D.连续下牙列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E.上下颌的纵曲线凸向上
A.锡汞相(γ2相) B.银汞相(γ1相) C.银锡相(γ相) D.铜锡相Cu6Sn5(η相) E.铜锡相Cu3Sn(ε相)
A.热处理时升温过快 B.开盒过早,冷却过快 C.填塞压力过大 D.基托厚薄不匀 E.填塞过迟
A.热处理升温过快过高 B.液粉比例不当 C.充填时机不佳 D.填塞后加压不够 E.填塞过早
A.氧化锡 B.碳化硅 C.刚玉 D.氧化铬 E.红铁粉
A.记录、分组、计算 B.核对、分组、计算 C.整理、核对、计算 D.整理、分组、核对 E.记录、整理、核对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槽骨 E.牙髓
A.近中舌尖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 B.远中颊尖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 C.近中颊尖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 D.远中颊尖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 E.近中舌尖与远中尖三角嵴相连
A.与釉柱平行 B.向着牙本质 C.向着釉质 D.与釉质生长线平行 E.与釉板平行
A.上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成骨细胞 D.成牙本质细胞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A.第1周和第2周 B.第3周和第4周 C.第6周和第7周 D.第8周和第9周 E.第10周和第11周
A.适宜的温度 B.适宜的PH值 C.丰富的营养 D.不同的PH E.唾液成分多样化
A.酵母菌 B.白色念珠菌 C.热带念珠菌 D.假热带念珠菌 E.星形念珠菌
A.15~18mm B.18~20mm C.18~25mm D.25~30mm E.30~35mm
牙尖交错时上下颌牙齿不成一对二交叉咬合关系的是()
A.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 B.下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 C.上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 D.上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 E.上颌中切牙与下颌中切牙
A.中切牙近中倾斜度最大,尖牙次之,侧切牙较正 B.中切牙较正,侧切牙近中倾斜度最大,尖牙次之 C.中切牙较正,尖牙近中倾斜度最大,侧切牙次之 D.中切牙近中倾斜度最大,侧切牙次之,尖牙较正 E.均较正
可能会产生非工作侧干扰的因素,除了()
A.横曲线过大 B.远中 C.个别牙过长 D.医源性因素 E.Spee曲线曲度过大
有关力与牙周组织关系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大力有性别差异 B.最大力有年龄差异 C.最大力可经过锻炼而增强 D.沿水平方向的力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E.沿牙体长轴方向的力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A.皮肤厚、皮下组织疏松 B.汗腺丰富、皮脂腺少 C.鼻尖部血管分布少 D.皮肤皱纹的走向有一定规律 E.不易发生皮脂腺囊肿
A.为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皱襞 B.为磨牙后垫后方的线形黏膜小皱襞 C.为口腔前庭沟上的扁形黏膜小皱襞 D.为前庭沟中线上扇形的黏膜小皱襞 E.为上颌结节后内方的线形黏膜皱襞
A.鼻内侧支和鼻外侧支 B.脑膜中神经和硬膜支 C.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 D.蝶腭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 E.颧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A.釉蛋白和釉原蛋白 B.蛋白和糖 C.蛋白和多肽 D.脯氨酸和组氨酸 E.黏蛋白
A.氯铂酸 B.2,5-二氯苯磺酸乙酯 C.辛酸亚锡 D.硅酸乙酯 E.月桂酸二锡
前伸是指,下颌做前伸时()
A.下颌无偏斜 B.两侧力相等 C.两侧后牙同时有平衡接触 D.前牙切缘有1~3点接触 E.前牙切缘有均匀的接触
A.原发性牙本质 B.继发性牙本质 C.第三期牙本质 D.修复性牙本质 E.前期牙本质
A.组织细胞 B.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成牙本质细胞 E.牙髓细胞
因其能产生H2O2而被认为对牙周有益的细菌是()
A.韦荣菌 B.变形链球菌 C.乳杆菌 D.放线菌 E.血链球菌
A.黏蛋白 B.富组蛋白 C.富酪蛋白 D.富脯蛋白 E.酶蛋白
A.γ1相 B.β相 C.α相 D.η相 E.γ2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