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铁、轻轨、道路和码头 B.公交、车站、货场和机场 C.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D.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
A.环境 B.文明 C.规则 D.道德
A.空间组合 B.集聚效益 C.规模大小 D.结构形式
A.金融政策 B.商业联盟 C.经济联系 D.政治文化
A.综合型 B.广义性 C.狭义性 D.广域型
A.社会文化 B.政策制度 C.经济的发展 D.科学技术
A.在中心城周围建设新城,疏散中心城市人口 B.在城市向外拓展的过程中,按组团组织新建地区 C.通过城市功能的置换和疏散,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 D.在城市的各组团之间建设保护性的绿化地带
A.30 B.50 C.60 D.100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C.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D.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
A.区域性 B.人为性 C.环境性 D.技术性
A.统一化 B.复杂化 C.程序化 D.详细化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A.交通 B.通信 C.机械 D.管理
A.科技化 B.信息化 C.机械化 D.工业化
A.大都市区 B.大都市带 C.全球城市地带 D.全球城市区域
A.广庙城 B.卫星城 C.邻里单位 D.新城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C.提出一般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A.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统筹城乡户外区域发展 D.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A.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B.分析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C.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D.确定生态环境、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保护目的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A.60.1~75.0m2>/人 B.75.1~90.0m2/人 C.90.1~105.0m2/人 D.105.1~120.0m2/人
A.分析和比较 B.规划管理 C.规划实施 D.效果表达
A.问卷调查 B.座谈会 C.现场踏勘 D.访谈
A.报相关部门批准 B.发现城乡规划的不足 C.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定期评估 D.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生态因素 D.自然经济环境
A.经济技术条件 B.城市现状条件 C.自然条件 D.历史文化条件
A.均衡式 B.轴带式 C.多中心集核式 D.分片组团式
A.整体上相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绝对的稳定性 B.整体上绝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相对的动态性 C.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D.整体上相对的稳定性和阶段上绝对的动态性
A.组团型形态 B.星座型形态 C.放射型形态 D.散点型形态
A.水文和地基承载力 B.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 C.地质构造 D.地形、地貌条件
A.地面坡度 B.地面切割度 C.地面平整度 D.地面起伏度
A.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四个方面 B.工作、生活、游憩、交通四个方面 C.工作、居住、生活、交通四个方面 D.工作、居住、游憩、生活四个方面
A.居住用地需要与商务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保持密切联系但不受其干扰 B.商务商业用地一般需要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作为其服务范围 C.工业用地对其他种类的用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D.工业用地不需与其他用地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
A.地方性 B.泛地方性 C.职能性 D.泛职能性
A.逆城镇化 B.逆中心化 C.城市外延化 D.城市区域化
A.工业区呈星座式布局 B.工业区与居住区交叉布局 C.工业区包围城市 D.工业区呈组团式布局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A.项目设想 B.可行性研究 C.建设设施 D.建设投资
A.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 B.以小汽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 C.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 D.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与小汽车并重)
A."浅水深用,深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B."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C."深水浅用,浅水浅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D."深水深用,浅水深用,相互融合,取其所长"
A.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B.高速让低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C.低速让高速,主要让次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D.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交通性让生活性,适当分离
A.10 B.15 C.20 D.30
A.在运送速度上占优势,在经济技术上不合理 B.在运送速度上占优势,在经济技术上更为合理 C.在运送速度和经济技术上都不占优势 D.在运送速度上不占优势,但在经济技术上更为合理
A.符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B.公共交通系统模式要与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相匹配 C.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 D.建设和运营成本高
A.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且为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B.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 D.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A.楔形绿地布局 B.混合式绿地布局 C.带状绿地布局 D.块状绿地布局
A.争取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做到不要过大地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 B.争取与等高线平行,可以过大地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 C.争取比等高线高,可以过大地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 D.争取比等高线低,可以过大地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
A.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 B.居住用地分类和布局(包括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居住人口容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 C.行政区划、城镇规模、城镇等级、城镇职能分工、市域主要发展轴(带)和发展方向划区范围 D.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和强度划分、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地下矿藏和地下文物埋藏范围、用地适宜性区划
A.随意性和盲目性 B.随意性和严肃性 C.盲目性和严肃性 D.灵活性和严肃性
A.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与开发建设行为 B.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C.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 D.总体规划和具体建筑设计、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A.建筑的横向尺度、竖向尺度和建筑形体控制等 B.建筑横向尺度、建筑面宽和建筑形体控制等 C.建筑面宽、建筑的横向尺度和竖向尺度等 D.建筑面宽、建筑的竖向尺度和建筑形体控制等
A.场地分析图 B.规划总平面图 C.竖向规划图 D.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图
A.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 B.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之间衔接的关键层次 C.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D.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平台
A.《城市规划法》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B.《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与《城市规划法》 C.《城市规划法》与《城乡建设管理条例》 D.《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与《城乡建设管理条例》
A.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B.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D.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A.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镇区人口总数 B.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叠加,是镇规划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C.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估算城镇人口规模 D.根据小城镇周边区域自然资源的最大、经济及合理供给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最大、经济及合理支持能力计算小城镇的极限人口容量
A.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B.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C.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D.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合理
A.行政村 B.迁建村 C.自然村 D.聚集村
A.伦敦人口过多问题 B.伦敦公共设施不足问题 C.伦敦交通拥挤问题 D.伦敦城市绿地面积不足问题
A.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现状调研的技术要点 B.规划基础资料整理和现状调研的经济要点 C.规划基础资料搜集和技术方案确定 D.现状调研的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案确定
A.千人指标 B.百人指标 C.建筑面积指标 D.用地面积指标
A.施工噪声 B.交通噪声 C.商业噪声 D.娱乐噪声
A.《自然保护区条例》 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 C.《风景名胜区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A.0.3%~0.5% B.0.2%~0.5% C.1.0%~2.0% D.0.3%~3.0%
A.戈登·库仑 B.里昂·克里尔 C.罗伯·克里尔 D.卡米洛·西谛
A.40% B.50% C.60% D.70%
A.专业性 B.外部性 C.综合性 D.协作性
A.公共设施用地 B.居住用地 C.道路交通用地 D.市政设施用地
A.人造物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经济环境
A.集聚规模的差异 B.环境质量的差异 C.生产效率的差异 D.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A.地方性经济 B.区域化经济 C.城市化经济 D.全球化经济
A.公共空间的构建 B.现代经济生产方式 C.生活尺度空间的设计 D.消费空间的塑造
A.户籍管理制度 B.城乡规划调控制度 C.城乡土地使用制度 D.住房制度
A.在城市发展中,限制城市用地的进一步发展 B.保护大量的开放空间 C.应优先使用城市中的弃置地 D.减少对私人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A.过渡区 B.工人居仕区 C.良好住宅区 D.科技区
A.频数和频率分析 B.因果分析 C.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D.离散程度分析
A.分散式 B.开敞式 C.组团式 D.自由式
A.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B.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D.城市规划区范围
A.快速路:≥80;主干路40~60;次干路:40;支路:≤30 B.快速路:≥100;主干路60~80;次干路:50;支路:≤40 C.快速路:≥60;主干路40~60;次干路:40;支路:≤30 D.快速路:≥70;主干路50~60;次干路:30;支路:≤25
A.30年 B.25年 C.15年 D.20年
A.主要考虑与城市道路衔接 B."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C.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量、库场储存及后方集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