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立即给予镇静药 B.发现并消除引起躁动的原因 C.不强加约束,以免引起颅压升高 D.勤剪指甲,以防抓伤 E.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脱出
A.胃溃疡 B.急性肠梗阻 C.急性胆囊炎 D.胆道蛔虫病 E.十二指肠溃疡
A.切口感染 B.盆腔脓肿 C.菌血症 D.膈下脓肿 E.脓毒症
A.乙状结肠镜 B.腹部立位X线平片 C.口服钡剂X线 D.直肠指检 E.磁共振成像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
A.B超 B.静脉胆道造影 C.纤维胆道镜 D.ERCP E.磁共振成像
A.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B.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良好 C.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 D.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E.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A.X线 B.脑电图 C.头颅CT D.脑血管造影 E.血生化检查
A.肾肿瘤 B.肾结石 C.尿道结石 D.前列腺增生 E.膀胱结石
A.水痘疫苗 B.乙肝疫苗 C.麻疹减毒活疫苗 D.百白破三联疫苗 E.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A.足部 B.小腿 C.臀部 D.上肢 E.面颊
A.恐惧 B.有受伤的危险 C.有窒息的危险 D.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A.肾衰竭 B.心力衰竭 C.颅内出血 D.中毒性休克 E.呼吸肌麻痹
A.尿频 B.进行性排尿困难 C.尿潴留 D.充盈性尿失禁 E.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A.5周 B.6周 C.7周 D.8周 E.9周
A.多饮水 B.卧床休息 C.听音乐 D.松弛术 E.膀胱区按摩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A.吸氧 B.患儿取侧卧位 C.禁食、禁水 D.减少患儿哭闹 E.及时清除痰液
A.75%酒精 B.2%普鲁卡因 C.50%硫酸镁 D.50%葡萄糖 E.0.02%碘伏
A.呼吸衰竭 B.心力衰竭 C.肺性脑病 D.呼吸性酸中毒 E.上消化道出血
A.肝功能 B.血压 C.尿常规 D.肾功能 E.X线摄片
A.肠套叠 B.肠扭转 C.痉挛性肠梗阻 D.粘连性肠梗阻 E.蛔虫性肠梗阻
A.子痫 B.子宫破裂 C.急性左心衰竭 D.胎盘早剥 E.羊水栓塞
A.流质饮食 B.静脉输液 C.胃肠减压 D.使用抗生素 E.禁用止痛剂
A.乙肝疫苗 B.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丙种球蛋白
A.避免恶心、呕吐 B.减少患者痛苦 C.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D.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使咽部肌肉放松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A.单纯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35cm B.44cm C.46cm D.49cm E.50cm
A.阴道B超 B.双合诊 C.肛腹诊 D.阴道扩张器 E.阴道镜检查
A.阴道镜 B.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C.宫颈或颈管活组织检查 D.诊断性刮宫 E.腹腔镜
A.脑梗死 B.心脏破裂 C.急性肺水肿 D.心律失常 E.心力衰竭
A.病毒感染 B.辐射 C.药物 D.遗传因素 E.免疫功能亢进
A.呼吸浅快,鼻翼扇动 B.口唇发绀 C.胸腔积液 D.高热 E.肺部湿啰音
A.昏睡,呼之不应 B.锥体束征阳性 C.视物模糊 D.角弓反张 E.性格和行为改变
A.挤压伤 B.挫伤 C.切割伤 D.火器伤 E.爆震伤
A.食用海产品过多 B.缺碘 C.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D.甲状腺素释放障碍 E.垂体功能亢进
A.意识状态 B.脉搏 C.皮肤色泽与肢端温度 D.血压与脉压 E.尿量
A.心 B.肺 C.肝 D.肠 E.脑
A.4℃生理盐水 B.1、2、3溶液 C.肥皂水 D.蛋清水 E.1%新霉素溶液
A.败血症 B.急性肺炎 C.急性细菌性痢疾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E.急性泌尿道感染
A.25℃ B.26℃ C.29℃ D.33℃ E.36℃
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呼吸暂停 C.缺血缺氧性脑病 D.吸入性肺炎 E.急性肺炎
A.2011-06-12 B.2011-07-20 C.2011-07-16 D.2011-07-26至2011-07-30 E.2011-07-06至2011-07-10
A.身体虚弱可给予盆浴 B.进少渣半流食8d C.留置尿管3~5d D.取半坐卧位 E.每日测生命体征2次至正常
A.嗜睡 B.脑出血 C.脑死亡 D.浅昏迷 E.深昏迷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呼吸性呼吸困难 C.混合性呼吸困难 D.中毒性呼吸困难 E.心源性呼吸困难
A.急性胰腺炎 B.心绞痛 C.胸膜炎 D.急性心肌梗死 E.心肌炎
A.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脑血栓形成 D.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A.肠镜检查 B.直肠指检 C.癌胚抗原检查 D.磁共振成像 E.气钡灌肠造影
A.第Ⅰ~Ⅱ期 B.第Ⅱ期 C.第Ⅱ~Ⅲ期 D.第Ⅲ~Ⅳ期 E.第Ⅳ期
A.伤后1~2h B.伤后3~5h C.伤后6~8h D.伤后8~10h E.伤后<24h
A.绝对卧床休息24h B.测量心率、血压2次/d C.注意面色、神志 D.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E.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A.准备抢救用品 B.行人工呼吸 C.使用呼吸中枢兴奋药 D.使用镇咳药 E.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
A.血压16.3/10.6kPa B.头晕脑胀 C.骶尾部皮肤破损1cm×2cm D.膝关节红肿、压痛 E.肌张力Ⅲ级
A.血糖、尿糖测定 B.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C.血浆C肽测定 D.胰岛素测定 E.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A.胰岛素治疗 B.补液治疗 C.纠正酸中毒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加强护理
A.血小板计数 B.外周血有幼红细胞 C.外周血有幼粒细胞 D.网织红细胞计数 E.骨髓检查
A.从少到多 B.由稠到稀 C.从细到粗 D.由一种到多种 E.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A.氨茶碱 B.青霉素 C.色甘酸钠 D.地塞米松 E.沙丁胺醇
A.听心音 B.观察心尖搏动 C.测血压 D.做心电图 E.摸颈动脉搏动
A.血清胎盘生乳素 B.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 C.无应激试验 D.催产素激惹试验 E.胆红素测定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病毒性肝炎
A.紫外线可致雌激素作用增强 B.紫外线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C.紫外线直接破坏细胞 D.紫外线加重关节滑膜炎 E.紫外线直接损害骨髓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
A.卡马西平 B.乙琥胺 C.苯巴比妥 D.地西泮 E.扑米酮
A.引流完毕漱口 B.引流宜在饭后进行 C.引流前给予雾化吸入 D.引流时间每次20分钟 E.引流时痰液潴留部位处于高位
A.>3次/h B.>5次/h C.<10次/12h D.>20次/12h E.>30次/12h
A.平卧位 B.端坐位 C.半卧位 D.俯卧位 E.头高足低位
A.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C.X线示结核病影像 D.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 E.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
A.头痛 B.咽部充血 C.感到头晕 D.睡眠不好,多梦 E.感到恶心
A.暂禁食 B.温热的流食 C.温凉的流食 D.软食 E.普食
A.热水袋敷腰部 B.取血标本和余血送检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C.立即通知医生 D.观察血压、尿量 E.减慢输血速度
A.放置热水袋 B.湿热敷 C.红外线照射 D.湿冷敷 E.乙醇按摩
A.抗感染 B.营养支持 C.维持有效循环 D.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E.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A.解除肺不张 B.控制肺部感染 C.改善通气功能 D.静注碱性药物 E.提高吸入氧浓度
A.昏厥 B.嗜睡 C.浅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A.石蜡油 B.压舌板 C.弯血管钳 D.吸水管 E.治疗碗
A.乙醇 B.苯扎溴铵 C.消毒灵 D.戊二醛 E.碘伏
A.手持无菌镊的1/2处 B.持无菌容器时手指触及容器边缘 C.将无菌敷料伸进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 D.将无菌盘的盖巾扇形折叠时,开口边向外 E.戴无菌手套的手触及另一手套返折部的外侧面
A.招呼用语 B.迎接用语 C.安慰用语 D.送别用语 E.礼貌用语
A.愤怒期 B.接受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否认期
A.牛乳 B.鸡蛋 C.禽类 D.鱼类 E.豆类
A.青霉素 B.青霉素+链霉素 C.青霉素+庆大霉素 D.先锋Ⅴ E.先锋Ⅴ+丁胺卡那霉素
A.每5~10min一次 B.每15~30min一次 C.每30~60min一次 D.每1~2h一次 E.2次/d
A.术前焦虑 B.病室环境 C.活动受限 D.熄灯时间 E.角色压力
A.淤血红润期 B.炎性浸润期 C.浅层溃疡期 D.深层溃疡期 E.坏死溃疡期
A.硝苯地平 B.利血平 C.硝酸甘油 D.卡托普利 E.硝普钠
A.光照疗法 B.给予苯巴比妥 C.输白蛋白 D.应用抗生素 E.暂不需要治疗
A.为患者置侧卧位 B.灌肠液800ml,液温35℃ C.插管深度7~10cm D.液面距肛门50cm E.嘱患者10min后排便
A.呼吸 B.体温 C.神志 D.血压 E.吞咽
A.立即吸氧 B.开胸探察 C.输血、补液 D.胸腔穿刺排气减压 E.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A.绝对安静卧床 B.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 C.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D.头部略抬高,稍向后仰 E.若48小时后病情稳定,可进食流食
A.窒息 B.腹部损伤 C.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D.休克 E.胸部损伤
A.立即停药 B.指导患者心理放松 C.做好口腔护理 D.改成晚间给药,降低反应 E.观察腹痛、腹泻情况,对症处理
A.经常自查乳房 B.5年内避免妊娠 C.加强营养 D.参加体育活动 E.定期来院检查
A.鞘膜积液 B.隐睾 C.股疝 D.斜疝 E.直疝
A.细菌数10/ml B.细菌数103/ml C.细菌数105/ml D.细菌数107/ml E.细菌数109/ml
A.留取标本前用消毒剂清洗外阴 B.月经期清洗外阴后留尿 C.为提高阳性率,应留取晨尿 D.留取标本前应大量饮水 E.如已使用抗生素,宜停药3d后留取尿液
A.X线片检查 B.核素骨扫描 C.血沉 D.局部穿刺 E.血生化
A.镇静镇痛 B.物理降温 C.抬高患肢 D.输液、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E.大量广谱抗生素+钻孔引流
A.大白菜 B.土豆 C.菠菜 D.菜花 E.豆腐
A.果酱色 B.暗红色 C.鲜红色 D.黄褐色 E.柏油色
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膝胸位 C.头低脚高位 D.头高脚低位 E.截石位
A.空气栓塞 B.心肌梗死 C.急性肺水肿 D.过敏反应 E.发热反应
A.头高足低位 B.去枕仰卧位 C.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D.半坐卧位,床尾抬高 E.俯卧位
A.急性胰腺炎 B.胆道蛔虫症 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D.急性胆囊炎 E.溃疡病穿孔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每天更换引流袋 C.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D.拔管前夹管观察1~2天 E.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A.抗感染 B.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及时用升压药 D.紧急胆道减压手术 E.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A.妥善固定 B.引流通畅 C.观察及记录的颜色及量 D.每日定时冲洗 E.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A.不评论病人所谈到的内容 B.及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C.对病人的问题迅速做出解答 D.当病人叙述过多时及时打断 E.病人担心疾病预后时,立即做出保证
A.用无菌盐水冲洗 B.检查管道是否受压 C.用注射器抽吸 D.继续观察,暂不处理 E.T管造影
A.6~24小时 B.2~5天 C.3~4周 D.24~72小时 E.5~10天
A.兴奋期 B.共济失调期 C.昏迷期 D.前驱期 E.躁狂期
A.冬眠疗法 B.吸氧 C.利尿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应用抗生素
A.呼吸平稳 B.4周以上 C.血压平稳 D.1周以上 E.神志清醒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吸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歇吸氧 C.75%乙醇湿化吸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歇吸氧 E.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
A.使用2ml无菌干燥注射器 B.抽吸低浓度肝素溶液,充盈注射器后弃去 C.可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 D.将血迅速注入无菌试管内,用软木塞塞住 E.立即采集立即送检
A.指甲发绀 B.呼吸困难 C.血压升高 D.四肢温暖 E.皮肤干燥
A.肺源性心脏病 B.支气管哮喘 C.肺栓塞 D.心力衰竭 E.呼吸衰竭
A.14分 B.10分 C.12分 D.11分 E.8分
A.角回损伤 B.小脑幕切迹疝 C.枕骨大孔疝 D.小脑损伤 E.中央后沟损伤
A.低蛋白饮食 B.低盐饮食 C.低脂饮食 D.高糖饮食 E.无渣饮食
A.饭后服药 B.服药前测量脉搏 C.含化给药 D.服药后不宜饮水 E.服药后再测量脉搏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骑跨
A.气胸 B.肺气肿 C.肺水肿 D.呼吸衰竭 E.呼吸道感染
A.以物理治疗为主 B.以全身治疗为主 C.以宫腔镜治疗为主 D.使用抗生素 E.以腹腔镜治疗为主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E.颗粒型
A.1次/5分钟 B.1次/10分钟 C.1次/20分钟 D.1次/30分钟 E.1次/60分钟
A.给予半流质饮食 B.创造温馨待产环境 C.劝导产妇绝对卧床休息 D.指导产妇排尿1次/4小时 E.在宫缩间歇时听胎心1次11~2小时
A.胃酸测定 B.胃镜检查 C.X线钡餐 D.B型超声波 E.粪便隐血试验
A.胃溃疡 B.胃出血 C.胃癌 D.胃息肉 E.萎缩性胃炎
A.肝 B.肺 C.胰 D.肾 E.骨骼
A.备皮 B.配血 C.洗胃 D.肠道清洁 E.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
A.进食腌制食物 B.胃溃疡 C.遗传 D.内分泌紊乱 E.幽门螺旋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