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疹后1d B.出疹后5d C.出疹后10d D.皮疹全部结痂 E.皮疹全部消退
A.6个月以后,小儿气管及支气管管腔弹力组织丰富,纤毛运动强 B.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C.婴幼儿气道阻力较成年人小 D.婴幼儿缺乏sIgE,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E.婴幼儿喉部较短和宽,易发生炎症
A.蛋白质 B.维生素 C.纤维素 D.水 E.矿物质
A.安慰死者家属 B.是家属宣泄感情的一种方法 C.维持尸体良好的外观 D.是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 E.使尸体易于辨认
A.环境中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可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 B.人应对环境刺激的适应水平与人的适应能力有关,每个人的适应水平是不同的 C.机体的适应机制是通过生理调节、心理调节两个亚系统进行的 D.适应性反应是促进人身心健康的过程 E.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决定其对护理需求的多少
A.侧卧位,下腿稍弯,上腿稍伸直 B.平卧位,膝部弯曲 C.仰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身体前倾 E.侧卧位,上腿稍弯,下腿稍伸直
A.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中心 B.以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为中心 C.以医院的利益为中心 D.以执行医嘱为中心 E.以护理的服务对象为中心
A.易氧化分解,应现用现配 B.不可用于纺织品的消毒 C.5%溶液用于浸泡金属器械 D.2%溶液用于空气消毒 E.防高温引起爆炸
A.取平卧位 B.指导患者限制饮水 C.加强静脉补液 D.观察尿量是否减少 E.束紧多头腹带
A.凡因医嘱错误造成的后果,护士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B.患者对医嘱提出质疑,应先执行再核实 C.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属违法行为 D.抢救时,无需医嘱可自行用药 E.对于医嘱,护士必须无条件执行
A.减少探视 B.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 C.病室桌椅安装防噪声垫 D.治疗车轴、门轴应经常润滑 E.关好门窗,避免噪声
A.护送患者出院 B.执行出院医嘱、填写出院通知单、结账 C.停止各种治疗,口服药例外 D.进行出院健康教育 E.填写患者出院登记本
A.20~25dB B.25~30dB C.35~40dB D.45~50dB E.55~60dB
A.压力蒸汽灭菌 B.煮沸消毒法 C.燃烧法 D.干烤法 E.电离辐射灭菌法
A.医院内有大量的病原体 B.大量长期滥用抗生素 C.腹腔穿刺 D.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 E.医疗器械污染
A.患者亲属 B.患者本人 C.门诊病历 D.文献资料 E.其他医护人员
A.入院患者 B.转科患者 C.手术患者 D.出院患者 E.危重患者
A.金木水火气 B.金木水火土 C.金木水气土 D.金木气火土 E.金气水火土
A.控制痉挛 B.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C.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D.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E.杀死破伤风杆菌
A.高致病性禽流感 B.病毒性肝炎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出血热 E.流行性乙型脑炎
A.硝酸甘油 B.地高辛 C.毛花甙 D.氢氯噻嗪 E.多巴胺
A.大、中动脉 B.大、中静脉 C.上肢中、小动静脉 D.下肢中、小动静脉 E.深静脉
A.入院记录 B.体温单 C.医嘱单 D.病史和体格检查单 E.护理记录单
A.紫外线照射 B.消毒液熏蒸 C.消毒液擦拭 D.日光暴晒 E.消毒液喷洒
A.焦虑和抑郁B.害怕和紧张C.拒绝和孤独D.失望和消极E.紧张和焦虑
A.4cm B.6cm C.8cm D.12cm E.16cm
A.告诉患儿家属不宜补种 B.PPD试验阴性再接种 C.直接补种 D.与百白破疫苗同时接种 E.减少接种剂量
A.43滴 B.63滴 C.70滴 D.83滴 E.100滴
A.等满5年后再变更注册 B.取消注册 C.立即变更注册地点 D.申请延迟注册 E.保留原注册地点
A.平卧位 B.侧卧位 C.屈膝仰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低足高位
A.抬高输液架以增加输液瓶内压力 B.热敷穿刺部位缓解静脉痉挛 C.反折输液管上段然后挤压莫菲滴管 D.观察刺穿部位有无红肿及疼痛 E.调整针头位置
A.咳必清 B.罗红霉素 C.维生素B12 D.止咳糖浆 E.乙酰半胱氨酸胶囊
A.瞳孔缩小 B.心率减慢 C.口干 D.皮肤湿润 E.肺部湿啰音增多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E.社交距离
A.肺性脑病先兆 B.呼吸兴奋剂过量 C.痰液堵塞 D.通气量不足 E.呼吸性碱中毒
A.道德养成 B.道德教育 C.道德现象 D.道德准则 E.道德理论
A.预防为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保护医护人员原则 D.以患者为主原则 E.促进健康原则
A.保证24h连续性护理 B.合理安排人员,新老搭配 C.尽量保持各班工作量基本均衡 D.做到工作有计划,每班备有机动人员 E.根据需要经常轮换搭班人员
A.用一次性尿布 B.用肥皂粉泡洗尿布 C.勤换尿布、涂油 D.尿布煮沸消毒 E.冲洗臀部后涂粉
A.急性甲型肝炎 B.高血压 C.糖尿病 D.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E.慢性扁桃体炎择期手术
A.氢氯噻嗪口服 B.呋塞米静脉注射 C.卡托普利静脉滴注 D.毒毛花苷K缓慢静脉注射 E.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A.调快输液速度 B.禁食、胃肠减压 C.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变化 D.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 E.暂停使用强心苷并通知医生
A.48℃ B.55℃ C.63℃ D.70℃ E.80℃
A.24h内动态测量血压,以确定是否为高血压 B.寻找其血压升高的原因,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C.使用利舍平治疗,观察其用药反应 D.做头部CT、心脏超声与肾功能检查,确定有无继发性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E.饮食与运动疗法3个月后,再复查血压
A.全程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E.后期预防
A.0.2% B.1% C.2.5% D.0.3% E.1.2%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林格液 C.5%碳酸氢钠 D.高渗盐水 E.中分子右旋糖酐
A.生理的需要 B.生存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家属知晓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即刻 B.饭前空腹或饭后2h C.饭后半小时 D.晨起空腹时 E.睡前
A.详细询问病史 B.告知门诊医生提前接诊 C.进行心理护理 D.转入隔离门诊诊治 E.测量患者生命体征
A.毛花苷C(西地兰) B.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C.硝酸甘油 D.5%碳酸氢钠 E.10%葡萄糖酸钙
A.开口器 B.吸痰管 C.吸水管 D.一次性棉签 E.生理盐水
A.右侧胫骨开放性骨折 B.胫腓骨干骨折 C.胸壁损伤 D.张力性气胸 E.右前臂皮肤擦伤
A.地西泮 B.阿托品 C.哌替啶 D.吗啡 E.苯巴比妥钠
A.能提重物 B.肩能外展 C.手摸到同侧耳朵 D.手经胸前摸到对侧耳朵 E.手经头顶摸到对侧耳朵
A.门诊治疗并注意随访 B.静脉滴注硫酸镁 C.住院待产 D.遵医嘱静脉滴注缩宫素 E.急诊剖宫产
A.1d B.3d C.7d D.6d E.8d
A.讲解如何做好病情观察,动态对比 B.讲解添加辅食的原则 C.讲述脱水补液的方法 D.讲解保护臀部皮肤的方法 E.讲解预防腹泻的知识
A.过失犯罪 B.渎职罪 C.四级医疗事故 D.意外事故 E.护理差错
A.免疫细胞 B.IgG C.sIgA D.补体 E.IgM
A.咽鼓管短、宽、粗,咸水平位 B.缺乏sIgA C.鼻道狭窄 D.鼻窦发育差 E.扁桃体炎症扩散
A.代谢性酸中毒 B.低钙血症 C.尿毒症脑病 D.高血钾症 E.心功能不全
A.失血 B.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C.缺铁 D.低蛋白血症 E.恶心、呕吐
A.手术时过多挤压甲状腺 B.术前准备未达要求 C.切除腺体过多 D.切除腺体不足 E.手术中过度紧张
A.脑梗死 B.心肌梗死 C.心力衰竭 D.尿毒症 E.脑出血
A.低血钙 B.低血糖 C.维生素A缺乏 D.继发感染 E.低蛋白血症
A.阴道流血时间长短 B.距葡萄胎排空后时间长短 C.尿中HCG值高低 D.子宫大小程度不同 E.活组织镜下见有无绒毛结构
A.巨大胎儿 B.双胎妊娠 C.羊水过多 D.胎盘早剥 E.先兆子宫破裂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自身免疫因素 D.胰岛素抵抗 E.感染因素
A.肝肿瘤 B.门静脉血栓形成 C.肝硬化 D.门静脉炎 E.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
A.齿龈出血 B.脾大 C.肝掌 D.水肿 E.黄疸
A.1.0×109/L B.2.5×109/L C.1.5×109/L D.2.0×109/L E.3.0×109/L
A.乙型肝炎 B.脂肪肝 C.肝血管瘤 D.肝囊肿 E.肝脓肿
A.高血压 B.情绪激动 C.降压药物使用不当 D.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E.血黏度降低
A.晨起 B.白天 C.傍晚 D.夜间 E.任何时候
A.甲状腺功能减退 B.心包积液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严重二尖瓣狭窄
A.42岁未孕 B.45岁绝经 C.14岁月经初潮 D.30岁初次足月产 E.生育后哺乳10个月
A.第一产程 B.不规律宫缩开始后 C.有规律宫缩开始 D.宫口近开全 E.宫口开大5cm时
A.头痛 B.恶心 C.眩晕 D.血压 E.焦虑
A.宽而深的Q波 B.ST段弓背抬高 C.T波倒置 D.ST段 E.T波高尖
A.乳白蛋白多 B.不饱和脂肪酸多 C.抗体含量高 D.铁含量高 E.钙、磷比例适宜,为2:1
A.链霉素 B.庆大霉素 C.泼尼松 D.吗丁啉 E.甲氧氯普胺
A.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B.口服胆囊造影 C.静脉胆道造影 D.B超 E.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A.白色黏痰 B.大量脓臭痰 C.白色泡沫痰 D.铁锈色痰 E.黄绿色痰
A.腺体增大 B.心律失常 C.心脏杂音 D.月经紊乱 E.食欲亢进、消瘦
A.声音嘶哑 B.胸痛 C.气促 D.呛咳 E.发热
A.碎肉和菜汤 B.烂面和鸡蛋 C.面条和青菜汤 D.带馅的食品 E.碎肉和饼干
A.宫颈糜烂 B.宫颈息肉 C.宫颈肥大 D.宫颈管炎 E.宫颈腺体囊肿
A.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B.白带呈稀薄泡沫状 C.典型症状是外阴奇痒 D.用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E.制霉菌素局部用药
A.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B.精神运动性发作 C.失神发作 D.杰克逊癫痫 E.部分性感觉性癫痫
A.溃疡活动期 B.溃疡合并出血 C.溃疡合并穿孔 D.溃疡合并癌变 E.溃疡合并幽门梗阻
A.缺氧不伴有CO2潴留 B.缺氧伴有CO2潴留 C.需加用呼吸兴奋剂 D.需调整给氧浓度和流量 E.氧疗有效,维持原治疗方案
A.新生儿窒息 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低血糖 E.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A.煎药时忌用铁锅 B.煎药前将药物浸泡30~60分钟 C.煎药火候应"先武后文" D.煎药时可用砂锅 E.服药后可进一些冷饮
A.虚证 B.阴证 C.寒证 D.热证 E.表证
A.心 B.肺 C.肝 D.肾 E.脾胃
A.阴道窥器检查 B.阴道穹隆扪诊 C.B超检查 D.腹部X线摄片 E.CT检查
A.立即剖宫产术 B.人工破膜术及静脉滴注缩宫素 C.测啪比值 D.期待疗法 E.择期剖宫产
A.前置胎盘 B.胎盘早剥 C.先兆子宫破裂 D.宫颈息肉 E.早产
A.1%乳酸 B.2%~4%碳酸氢钠 C.1:250的碘伏溶液 D.1: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 E.0.5%的醋酸溶液
A.广谱抗生素 B.制霉菌素 C.甲硝唑 D.阿奇霉素 E.阿莫西林
A.双合诊 B.阴道分泌物悬滴检查寻找芽胞和菌丝 C.宫颈黏液检查 D.超声检查 E.阴道镜检查
A.滴虫性阴道炎 B.念珠菌性阴道炎 C.老年性阴道炎 D.非特异性阴道炎 E.宫颈炎
A.口腔护理 B.及时更换内衣 C.观察体温变化 D.用酒精擦浴及时降温 E.适宜的温湿度
A.麻疹 B.猩红热 C.幼儿急疹 D.风疹 E.水痘
A.呼吸道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血液隔离 D.保护隔离 E.虫媒隔离
A.吲哚美辛 B.泼尼松 C.硫唑嘌呤 D.环磷酰胺 E.阿司匹林
A.风湿性关节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病毒性肝炎
A.血小板减少 B.抗核抗体阳性 C.抗双链DNA抗体阳性 D.丙球蛋白下降 E.补体C下降
A.卧床休息 B.安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病室 C.忌食芹菜、香菜 D.服用避孕药避孕,防止疾病恶化 E.口腔涂珠黄散、碘甘油等
A.胸膜炎 B.肺炎球菌性肺炎 C.肺结核 D.肺炎支原体肺炎 E.上呼吸道感染
A.高热量 B.高蛋白 C.高脂肪 D.高维生素 E.多饮水
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红霉素 D.先锋霉素 E.头孢拉定
A.餐前服用 B.餐中服用 C.餐后2h服用 D.晨起空腹服 E.嚼碎服
A.卧床休息 B.立即输血 C.禁食和胃肠减压 D.进食温凉的流食 E.心理疏导
A.胃溃疡出血 B.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C.胃癌出血 D.门静脉高压出血 E.急性胰腺炎
A.5%碳酸氢钠注射液 B.0.45%氯化钠注射液 C.平衡盐注射液 D.右旋糖酐注射液 E.10%葡萄糖盐注射液
A.脉搏恢复正常 B.无腹肌紧张 C.呕吐停止 D.肛门排气 E.未见肠型
A.仰卧位 B.半坐卧位 C.侧卧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A.做好口腔护理 B.应用镇痛药 C.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D.输液、应用抗生素 E.禁食、肠外营养
A.经常微笑 B.加强护患沟通 C.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 D.为患者解决问题 E.护患双方互相评价
A.异丙嗪 B.肾上腺素 C.强心苷类药 D.地西泮 E.白蛋白
A.有过敏史者 B.有肝炎史者 C.凝血功能异常者 D.发热者 E.几年前患过伤寒者
A.白蛋白和补体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血容量 E.凝血因子
A.低血钾,酸中毒 B.低血钾,碱中毒 C.高血钠,酸中毒 D.高血钾,酸中毒 E.高氯,碱中毒
A.5%葡萄糖注射液 B.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C.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D.生理盐水注射液 E.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A.放置热水袋 B.50%硫酸镁湿热敷 C.红外线照射 D.放置冰袋 E.乙醇擦浴
A.解除神经末梢的压力,减轻炎性水肿 B.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松弛组织 E.抑制细胞活动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B.严格控制患者家属探视 C.经常巡视患者 D.不定期检查护士的操作过程 E.分析并总结差错事故发生原因
A.病房护士长 B.科护士长 C.科主任 D.护理部主任 E.院长
A.护理事故 B.医疗事故 C.护理差错 D.意外事件 E.护理缺陷
A.煮沸消毒 B.直接丢弃 C.毁形消毒 D.扔锐器盒中 E.漂白粉消毒
A.直接更换,更换后洗手 B.选择戴手套并且操作后洗手 C.先消毒后再更换 D.手部皮肤完好可不戴手套 E.直接更换,更换后消毒手
A.将患者隔离在单间病房 B.护士做任何操作均需戴手套 C.告知患者应履行不感染他人的义务 D.禁止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流 E.规定患者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