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5 B.2.5 C.5.0 D.0.75 E.2.75
A.物理吸附 B.化学亲合 C.化学结合 D.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E.物理性结合
A.胞浆溶解 B.糖原颗粒变性 C.染色不佳 D.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 E.内质网变性
A.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B.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C.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D.Ⅻ因子活化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A.降低 B.正常 C.阴性 D.轻度升高 E.明显升高
A.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糖尿病 B.甲状腺机能亢进 C.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D.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A.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肾小球滤液中的小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 C.肾脏被动性充血 D.肾血管痉挛出血 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A.尿蛋白定性和定量 B.尿渗量 C.尿液pH值 D.尿比重 E.尿无机盐
A.铁蛋白 B.球蛋白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亚铁血红素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E.亚型血
A.胞体由小到大 B.胞核由小到大 C.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 D.核仁由有到无 E.胞浆由多到少
A.非炎症性 B.多混浊 C.比密>1.018 D.易凝固 E.无细胞
A.阳性 B.强阳性 C.阴性或弱阳性 D.中度阳性 E.不定
A.雌激素 B.催乳素 C.性激素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孕激素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A.氧化 B.还原 C.分解 D.结合 E.溶解
A.Ⅹ因子被激活 B.Ⅷ因子被激活 C.Ⅺ因子被激活 D.Ⅶ因子被激活 E.Ⅲ因子(组织因子)激活
A.Ⅺ因子 B.Ⅷ因子 C.Ⅱ因子 D.Ⅻ因子 E.Ⅹ因子
A.异常红细胞 B.成熟红细胞 C.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退化红细胞 E.变性红细胞
A.原单核细胞 B.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C.巨核细胞 D.巨噬细胞 E.单核巨噬细胞
A.CK-MB B.CK-BB C.肌红蛋白(MB. D.CTn E.α-HBDH
A.脂肪酸 B.胆固醇 C.磷酯 D.蛋白质 E.甘油三酯
A.胆碱酯酶属于水解酶类 B.肝实质损害时,胆碱酯酶活力增高 C.真胆碱酯酶主要分布在神经末梢 D.假胆碱酯酶主要分布肝、胰 E.有机磷是其强烈抑制剂
A.10% B.30% C.50% D.70% E.90%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E.糖皮质激素
A.碳 B.氢 C.氧 D.氮 E.硫
A.-CH3 B.-C6H5 C.-NH2 D.-NH- E.-OH
A.比浊法 B.染料结合法 C.酚试剂法 D.双缩脲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
A.血红蛋白代谢-胆红素 B.糖酵解途径-丙酮酸 C.淀粉水解-麦芽糖 D.脂肪酸代谢-乙酰辅酶A E.尿素循环-尿酸
A.H抗原 B.O抗原 C.K抗原 D.Vi抗原 E.菌落特征
A.EPEC B.幽门螺杆菌 C.沙门氏菌 D.志贺氏菌 E.霍乱弧菌
A.石膏性毛癣菌 B.表皮癣菌 C.毛霉目真菌 D.卡氏肺孢菌 E.红色巨癣菌
A.适应期 B.迟缓期 C.对数生长期 D.稳定期 E.衰退期
A.对Optochin耐药 B.水解马尿酸钠 C.对杆菌肽敏感 D.七叶苷试验阳性 E.CAMP试验阳性
A.14小时一代 B.18小时一代 C.50小时一代 D.20小时一代 E.24小时一代
A.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B.隐形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C.急性感染期、隐形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D.隐形感染期、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E.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艾滋病完全型)
A.单核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T淋巴细胞和NK细胞 D.B淋巴细胞 E.K淋巴细胞
A.前带现象 B.后带现象 C.无带现象 D.抗原带现象 E.有带现象
A.IgA型抗体 B.IgD型抗体 C.IgE型抗体 D.IgM型抗体 E.IgG型抗体
A.可以区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B.同时测定低值及高值两个质控品 C.考虑了“多个”质控规则 D.使用测定值的标准差做图 E.以选定变异系数做图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D.相对偏差 E.操作误差
A.(真阳性/患者数)×100% B.(真阳性/真阴性)×100% C.(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 D.(真阳性+假阳性/真阳性)×100% E.(真阴性/患者数)×100%
A.量值 B.真值 C.定值 D.赋值 E.参考值
A.免疫放射分析 B.放射免疫分析 C.荧光免疫技术 D.免疫电泳技术 E.酶免疫技术
A.变异系数(CV) B.方差(S2) C.相关系数(r) D.标准差(SD. E.极差(R)
A.灵敏度 B.科学性 C.特异性 D.诊断效果 E.准确性
A.2个 B.4个 C.10个 D.8个 E.10个以上
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冷球蛋白血症 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A.对结核分枝杆菌无免疫力 B.处于结核病恢复期 C.处于结核病活动期 D.注射过卡介苗 E.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早期感染
A.纠正措施 B.校准和校准验证工作 C.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 D.方法性能规格的建立及确认 E.以上全对
A.同位素稀释/质谱 B.库仑法 C.重量法 D.滴定法 E.以上均正确
A.随机误差 B.相对误差 C.系统误差 D.不确定度 E.绝对误差
A.24小时 B.36小时 C.18小时 D.12小时 E.48小时
A.直接监控患者标本的结果 B.间接控制患者标本的结果 C.比利用质控物进行质控的方法好 D.可以取代质控物进行质控的方法 E.与利用质控物控进行质控的方法一样
A.人血清基质 B.到实验室后的有效期应在2年以上 C.无传染性 D.添加剂和抑菌剂的数量尽可能少 E.瓶间变异小
A.随机误差 B.小的系统误差 C.操作误差 D.过失误差 E.试剂误差
A.随机误差 B.过失误差 C.操作误差 D.系统误差 E.试剂误差
A.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由进行常规工作的人员测试,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 B.测定次数必须和常规检测患者样本次数一样 C.在规定回报EQA结果的日期之前,实验室之间不能进行关于EQA样本检测结果的交流 D.实验室不能将EQA样品送到另一实验室进行分析 E.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可以进行重复测定,取其平均值
A.不作任何处理 B.不作规定 C.由检验科主任决定 D.必须进行适当的培训及采取纠正措施 E.重新校准仪器
A.80.5% B.85.5% C.88.5% D.90.5% E.95.5%
A.50.5% B.55.2% C.62.8% D.68.2% E.69.2%
A.A实验室大于B实验室 B.A实验室小于B实验室 C.A实验室等于B实验室 D.A实验室和B实验室难以比较 E.需要用其他的统计量描述
A.80.7% B.85.7% C.98.7% D.99.7% E.99.9%
A.下限为5mmol/L,上限为6mmol/L B.下限为4mmol/L,上限为7mmol/L C.下限为4.5mmol/L,上限为6.5mmol/L D.下限为4mmol/L,上限为6.5mmol/L E.下限为3.5mmol/L,上限为7.5mmol/L
A.0.3%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之外 B.1%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之外 C.2%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之外 D.3%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之外 E.4.5%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之外
A.20% B.40% C.60% D.80% E.100%
A.实验室必须在最佳条件下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B.实验室必须以与其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来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C.实验室必须在重新维护仪器、重新校准后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D.实验室必须在检测室内质控样本后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E.实验室必须使用配套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室间质评样本
A.(测定结果-靶值)/靶值×100% B.(测定结果-均值)/标准差 C.测定结果/均值×100% D.(测定结果-靶值) E.(测定结果-均值)
A.标准值±总不确定度 B.标准值±不准确度 C.标准值±不精密度 D.标准差±总不确定度 E.标准误±总不确定度
A.策划阶段 B.组织阶段 C.领导阶段 D.控制阶段 E.上述全部
A.满意的EQA成绩 B.不满意的EQA成绩 C.成功的EQA成绩 D.不成功的EQA成绩 E.满足要求
A.一级参考测定方法 B.国际单位制(SI)单位 C.决定性方法 D.一级参考物质 E.二级参考测定方法
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共价键结合力
A.电场强度 B.溶液pH C.离子强度 D.电渗 E.抗原的分子量大小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单标记法 E.双标记法
A.双抗体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测抗体 D.竞争法 E.捕获法测IgM抗体
A.免疫印迹法亦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B.与Southemblot相类似,亦被称为Northernblot C.第一阶段为SDS-PAGE凝胶电泳 D.第二阶段为电转移 E.第三阶段为酶免疫定位
A.冰冻切片 B.石蜡切片 C.振动切片 D.塑料切片 E.超薄切片
A.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 B.化学性质大都为蛋白多糖 C.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 D.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E.不同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A.抗核抗体以自身真核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 B.性质为IgG C.具有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D.抗核抗体阴性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E.抗核抗体阳性不一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A.Wegener肉芽肿病 B.系统性血管炎 C.继发性血管炎 D.炎性溃疡 E.RA
A.Goodpasture综合征 B.Graves病 C.重症肌无力 D.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E.新生儿溶血症
A.T细胞 B.NK细胞 C.吞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LAK细胞
A.自身移植 B.同系移植 C.同种移植 D.异种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A.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B.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 C.变异快,适应能力强 D.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 E.个体微小
A.细菌 B.病毒 C.放线菌 D.螺旋体 E.支原体
A.球菌 B.葡萄球菌 C.杆菌 D.螺形菌 E.弧菌
A.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为pH2~3 B.革兰阴性菌等电点为pH4~5 C.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为pH4~5 D.革兰阴性菌等电点为pH2~3 E.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
A.需氧菌 B.微需氧菌 C.厌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嗜氧菌
A.停滞期 B.迟缓期 C.对数期 D.稳定期 E.衰亡期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粪肠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氏菌 E.产气荚膜杆菌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E.加压蒸汽灭菌法
A.转移性质粒 B.耐药性质粒 C.Col质粒 D.Vi质粒 E.R质粒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抗胞外菌免疫 D.抗胞内菌免疫 E.抗毒素免疫
A.HLA血清学定型试验 B.HLA细胞学定性试验 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E.血型鉴定
A.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超急性排斥反应 D.慢性排斥反应 E.血管缝合不佳
A.慢性乙肝 B.酒精性肝硬化 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脂肪肝 E.血吸虫性肝硬化
A.IL-2 B.II-4 C.IL-5 D.IL-6 E.IFN-α
A.IL-1 B.IFN-7 C.IL-2 D.IL-4 E.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