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风 B.白芷 C.羌活 D.苍耳子 E.藁本
A.耳内胀痛堵塞感 B.耳内痒痛堵塞感 C.耳内胀闷堵塞感 D.耳内胀痛伴流脓 E.耳内胀痛伴耳鸣
A.复元活血汤 B.通窍活血汤 C.补阳还五汤 D.桃红四物汤 E.牵正散
A.耳壳红肿瘙痒疼痛,甚至断落 B.耳壳弥漫性红肿,甚至断落 C.耳壳炽热红肿疼痛,甚至断落 D.耳壳红肿溃疡疼痛,甚至断落 E.耳壳剧烈疼痛,甚至断落
A.颅外并发症 B.颅内并发症 C.颅底并发症 D.颅神经并发症 E.颅中窝并发症
A.局部肿起,皮色不变,按之稍硬,不热不痛 B.局部肿起,皮色潮红,按之柔软,不热不痛 C.局部肿起,皮色不变,按之柔软,轻度疼痛 D.局部肿起,皮肤粗糙,按之柔软,不热不痛 E.局部肿起,皮色不变,按之柔软,不热不痛
A.耳疮 B.耳疖 C.耳闭 D.耳胀 E.旋耳疮
A.外耳道肉芽 B.分泌物污秽 C.颅神经损害 D.张口困难 E.耳流脓血
A.银翘散及桑菊饮 B.仙方活命饮及黄连解毒汤 C.三黄汤及黄连解毒汤 D.五味消毒饮及银花解毒汤 E.龙胆泻肝汤及导赤散
A.鼓膜穿孔前邪实,穿孔后正虚 B.鼓膜穿孔前邪实,穿孔后热势随脓泻出 C.鼓膜穿孔前正气盛,穿孔后正气虚 D.鼓膜穿孔前正邪相争,穿孔后正气不足 E.鼓膜穿孔前邪实,穿孔后正虚
A.局限红肿,突起如椒目 B.外耳道弥漫性红肿 C.耳部疼痛,耳郭牵拉痛 D.外耳道有白色浊物堆积 E.耳痒耳痛,溃疡渗液
A.通窍散 B.通窍活血汤 C.益气聪明汤 D.疏风清热汤 E.银翘散
A.外耳、听骨、骨阶、毛细胞 B.外耳、听骨、血管纹、螺旋器 C.外耳、听骨、半规管、耳蜗 D.外耳、听骨、听神经、听小枢 E.外耳、鼓膜、听骨、前庭窗
A.往来寒热 B.口苦咽干 C.胸胁苦满 D.心烦喜呕 E.嘿嘿不欲饮食
A.麻黄汤 B.柴胡桂枝汤 C.小柴胡汤 D.桂枝汤 E.附子汤
A.当归散 B.当归芍药散 C.胶艾汤 D.当归建中汤 E.麦门冬汤
A.小半夏汤 B.干姜人参半夏丸 C.半夏干姜散 D.桂枝汤 E.茯苓泽泻汤
A.精 B.气血 C.经络 D.五脏 E.六腑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 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E.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A.变应原皮肤试验 B.鼻黏膜激发试验 C.血清特异性IgE D.血清总IgE E.局部活检
A.渡充血剂 B.糖皮质激素 C.抗胆碱药 D.H1受体拮抗剂 E.青霉素
A.变态反应是鼻息肉形成的主要因素 B.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 C.其上皮结构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以及其他移行上皮 D.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无神经支配 E.鼻息肉中的IgG合成细胞明显多于中鼻甲和下鼻甲
A.苍白色 B.淡红色 C.紫红色 D.暗红色 E.深红色
A.与筛窦连接 B.腭骨垂直板 C.下鼻甲的泪突和泪骨下端 D.下鼻甲附着处 E.上颌窦顶壁
A.岩深神经 B.岩浅大神经 C.翼管神经 D.眼神经 E.蝶腭神经
A.筛泡 B.钩突 C.上颌窦开口 D.额隐窝 E.额骨鼻突
A.位于上颌窦裂孔的后上象限 B.常规前鼻镜检查不易看到 C.位于半月裂孔的后部 D.直径大小不一,平均为2.8mm E.邻近钩突的尾端和下鼻甲上缘上方的后囟
A.肿瘤侵犯了颞颌关节 B.肿瘤侵犯了翼内肌 C.肿瘤侵犯了翼外肌 D.肿瘤侵犯了咬肌 E.肿瘤侵犯了冠突
A.筛泡 B.钩突 C.上颌窦开 D.额隐窝 E.额骨鼻突
A.Haller气房 B.蝶上筛房 C.Onodi气房 D.鼻丘气房 E.筛泡
A.眶底板 B.钩突 C.上颌窦开口 D.额隐窝 E.额骨鼻突
A.筛窦位于上颌骨额突内 B.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C.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D.出生后1~2岁发育较快 E.由气化程度不同的含气小房构成
A.鼻泪管 B.眶纸样板 C.筛板 D.筛顶 E.鼻额管
A.鼻的腹侧为面静脉 B.鼻的颅端为筛静脉 C.鼻的背侧为蝶腭静脉 D.颈内静脉的分支 E.以上都对
A.甲状软骨上缘 B.甲状软骨下缘 C.室带 D.喉室 E.声带
A.迷走神经 B.喉上神经内支 C.喉上神经外支 D.喉返神经 E.喉下神经
A.喉是下呼吸道的门户,上通喉咽,下连气管 B.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其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 C.成人喉相当于第三~五颈椎平面,成人女性及儿童喉的平面较成人男性稍高 D.喉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结缔组织和黏膜等构成 E.喉的前方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及肌肉所覆盖,两侧有甲状腺上端、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部重要血管神经,后方有食管与颈椎相隔
A.喉黏膜下组织较疏松 B.喉腔尤其是声门区较小 C.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 D.喉的位置较成人低,至青春期升高 E.急性喉炎时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A.环杓后肌 B.环杓侧肌 C.杓肌 D.环甲肌 E.甲杓肌
A.迷走神经的分支 B.喉的主要运动神经 C.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上行 D.支配喉内各肌的运动 E.亦有一些感觉支司声门下黏膜的感觉
A.甲状软骨切迹 B.甲状软骨上角 C.甲状软骨下角 D.喉结 E.以上都不是
A.弹性圆锥 B.方形膜 C.甲状舌骨膜 D.三角膜 E.环甲膜
A.甲状腺上动脉 B.喉上动脉 C.甲状腺下动脉 D.喉下动脉 E.环甲动脉
A.声门旁隙 B.会厌前隙 C.喉入口 D.喉前庭 E.Reinke间隙
A.舌会厌襞黏膜下 B.杓会厌襞黏膜下 C.杓状软骨顶部 D.环状软骨板上外缘 E.以上都不是
A.喉弹性膜 B.三角膜 C.方形膜 D.甲状舌骨膜 E.环甲膜
A.7岁 B.8岁后 C.1岁 D.2岁 E.3岁
A.鼻腔顶部粘膜下 B.上鼻甲及其对应的粘膜处 C.上鼻道和中鼻道 D.下、中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粘膜下 E.中鼻甲及其对应的粘膜处
A.嗅区覆以假层柱状纤毛上皮 B.嗅觉部分位上鼻甲和鼻中隔间的区域 C.鼻额管开口于半月裂漏斗蜂房 D.上鼻道有后组筛窦及蝶窦的开口 E.窦口鼻道复合体一般在中鼻道
A.5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A.冷热刺激 B.过于干燥 C.炎症侵犯 D.营养缺失 E.以上都对
A.是鼻腔粘膜的延续 B.具有嗅觉功能 C.具有呼吸功能 D.具有保护功能 E.以上都对
A.可从鼻腔受到感染 B.开口于中和下鼻道 C.引流主要靠重力作用 D.出生时全部发育 E.出生时未发育
A.两侧对称大小一致 B.初生儿所有鼻窦均未发育 C.粘膜菲薄脆弱仅在窦口附近较厚 D.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 E.后组筛窦在中鼻道筛泡处
A.毛细血管经上皮细胞渗出液 B.嗅膜下嗅腺分泌液 C.保留呼出气体中的湿润 D.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分泌液 E.粘膜上皮内肥大细胞的分泌液
A.随昼夜时间规律变化 B.随精神紧张和放松而变化 C.每2~7小时交替变化1次 D.随卧床头位变化而变化 E.随生理时间规律变化
A.鼻粘膜毡每分钟移动4~6毫米 B.鼻腔前部粘着异物输送至咽部需4~10分钟 C.鼻粘膜纤毛突出于上皮细胞表面 D.类鼻粘膜纤毛长7微米 E.鼻粘膜纤毛突出于内皮细胞表面
A.呼吸功能 B.免疫功能 C.吞咽功能 D.保护下呼吸道 E.发声功能
A.中等强度的声音时,镫骨底板是沿镫骨后脚的垂直轴振动 B.内外活动 C.上下活动 D.偏转移动 E.活塞式运动
A.3.5cm B.3cm C.2.5cm D.2cm E.1cm
A.7:1 B.13:1 C.15:1 D.17:1 E.27:1
A.1.3倍 B.2.3倍 C.3.3倍 D.4.3倍 E.5.3倍
A.20~20000Hz B.500~2000Hz C.1000~3000Hz D.125~8000Hz E.8000~18000Hz
A.蜗底 B.蜗顶 C.基底膜2周处 D.基底膜的1.5周处 E.蜗孔到镫骨底板的中点
A.声阻抗匹配作用 B.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C.引流作用 D.感音功能 E.防声作用
A.响度是指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一种识别声音强弱的感觉 B.响度是人的听觉器官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反应,因此成为声音的主观特性 C.响度与声音的频率无关 D.强度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人耳感受的响度不同 E.响度决定于声音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