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丹毒 B.脓疱疮 C.淋巴结炎 D.胰腺炎 E.风湿热
A.肠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B群链球菌 D.变异链球菌 E.唾液链球菌
A.猩红热 B.风湿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肠热症 E.感染性心内膜炎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病奈瑟菌
A.脑膜炎奈瑟菌 B.化脓链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淋病奈瑟菌
A.大肠埃希菌 B.粪肠球菌 C.普通变形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肺炎克雷伯菌
A.1000:1 B.100:1 C.10:1 D.1:10 E.1:100
A.在血平板上不出现溶血 B.是条件致病菌 C.其肠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D.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监测指标 E.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05/ml才有诊断意义
A.手术创口感染 B.腹膜炎 C.泌尿系统感染 D.败血症 E.脑膜炎
A.ETEC B.EAEC C.EIEC D.EHEC E.EPEC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痢疾志贺菌 D.大肠埃希菌 E.变形杆菌
A.白喉棒状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霍乱弧菌 D.痢疾志贺菌 E.破伤风杆菌
A.O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X抗原 E.M抗原
A.营养要求不高 B.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 C.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 D.细菌侵入血流 E.致病力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痢疾志贺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霍乱弧菌 E.大肠埃希菌
A.160~170℃2小时 B.160~170℃1小时 C.100℃2小时 D.150℃2小时 E.140℃2小时
A.荧光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普通光学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动力 E.鞭毛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A.基础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营养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A.O/F试验 B.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吲哚试验 D.氧化酶试验 E.硝酸盐还原
A.链激酶 B.链道酶 C.M蛋白 D.SPA E.红疹毒素
A.肺炎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A群链球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鲍曼不动杆菌
A.革兰染色为阴性双球菌 B.无芽胞 C.有鞭毛 D.氧化酶和触酶阳性 E.有菌毛
A.均含有菌体抗原 B.易发生遗传变异 C.鉴别依据抗原构造和生化反应 D.均为革兰阴性菌 E.均为条件致病菌
A.≤3/L B.<3/L C.≤5/L D.≤10/L E.<100/L
A.鞭毛 B.K抗原 C.菌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A.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B.5%苯酚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5%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C.5%苯酚复红液染色→3%盐酸酒精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D.5%酸性复红液染色→3%盐酸脱色→亚甲蓝液复染 E.亚甲蓝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3%盐酸酒精脱色→5%苯酚复红液复染
A.单染法 B.复红染色法 C.革兰染色 D.特殊染色法 E.抗酸染色法
A.巧克力培养基 B.克氏双糖铁培养基 C.MH培养基 D.SS琼脂培养基 E.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A.由于细胞壁缺陷常呈多形态 B.染色不稳定性 C.无致病力 D.常规细菌学检查多呈阴性 E.除去诱导因素可回复成原来的细菌
A.肺炎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军团菌 E.表皮葡萄球菌
A.氧化酶试验:阴性-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大肠埃希菌 B.V-P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阳性-产气肠杆菌 C.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乙酸钙不动杆菌;阳性-大肠埃希菌 D.触酶试验:阴性-A群链球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E.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阴性-大肠埃希菌;阳性-变形杆菌
A.化脓性链球菌 B.淋病奈瑟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A.革兰染色成双或葡萄状排列 B.血平板菌落可见β溶血环 C.触酶阳性 D.发酵菊糖 E.血浆凝固酶阳性
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致病性 B.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C.医务人员带菌较多,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D.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A.氯霉素 B.米诺环素 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 E.美罗培南
A.7天 B.14天 C.30天 D.45天 E.60天
A.4℃ B.-14℃ C.-20℃ D.-40℃ E.-70℃
A.叶酸、维生素B测定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电泳 D.Coombs实验 E.铁代谢检查
A.上午6时 B.上午8时 C.上午10时 D.下午2时 E.下午6时
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B.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 C.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 D.血浆内皮素-1检测 E.血浆β-TG检测
A.使用肝素抗凝剂 B.血浆pH在10.0以上,可达到最佳聚集效果 C.此试验前1周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D.在PPP中加入诱导剂 E.以PRP调零
A.动脉粥样硬化 B.急性心肌梗死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D.肝硬化 E.严重感染
A.消毒 B.防腐 C.灭菌 D.无菌 E.无菌操作
A.脂质A B.核心多糖 C.磷壁酸 D.特异多糖 E.脂蛋白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相显微镜
A.在载玻片上直接将菌落涂上 B.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落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C.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将菌落在蒸馏水中均匀涂布 D.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将菌落在酒精中均匀涂布 E.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菌落就在火焰上烤干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E.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A.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凝血时间 B.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出血时间 C.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 D.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E.血小板黏附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A.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 B.外周血可见核红细胞 C.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D.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 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A.0.5×109/L B.1.0×109/L C.2.0×109/L D.4.0×109/L E.10.0×109/L
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B.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C.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 D.白血病细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E.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A.抗体过量检测系统 B.抗原过量检测系统 C.样本自动稀释系统 D.信号处理及数字转换系统 E.人工智能设计
A.小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B.大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C.小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D.大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E.所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处理
A.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的化学基团 B.荧光效率高 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D.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保持原有的生化免疫性质,稳定易保存
A.CTL细胞毒活性测定 B.鉴定淋巴细胞的HLA型别 C.NK细胞毒活性测定 D.LAK细胞毒活性测定 E.TIL细胞毒活性测定
A.过敏性溶血性贫血 B.SLE C.枯草热 D.结核 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A.病毒性感染 B.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 C.全身性细菌感染 D.慢性肉芽肿 E.糖尿病
A.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B.涉及免疫组织、细胞,分子等的缺陷 C.增高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D.年龄越大,病情越轻,预后理想 E.某些疾病可具有遗传倾向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移植物血液供应不良 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A.126.2℃ B.121.3℃ C.113.0℃ D.105.7℃ E.102.3℃
A.处理剂量 B.微生物数量 C.温度和酸碱度 D.化学拮抗物质的存在 E.以上均是
A.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B.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C.戊烷脒选择性培养基 D.改良柯小夫培养基 E.三恩培养基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孢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A.蛋白胨 B.氯化钠 C.蒸馏水 D.琼脂 E.血液
A.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 B.细菌的传代 C.细菌菌种的保存 D.研究细菌的生化特性 E.研究细菌的致病性
A.是细菌的人工养料 B.根据各细菌需要组合而成的混合养料 C.病原菌都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D.生长表现与产物是鉴定细菌的依据 E.不同的培养基所含成分不同
A.高度特异性 B.高度敏感性 C.适宜温度37℃ D.高效价的抗血清 E.适合的抗原抗体比例
A.消毒 B.无菌 C.灭菌 D.防腐 E.其他
A.埃希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志贺菌 D.产气肠杆菌 E.弧菌属
A.将任何细菌均可放置平皿中,高压后进行培养不生长即可 B.将有芽胞的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后进行培养不生长即可 C.将难以培养的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后进行培养不生长即可 D.将厌氧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后进行培养不生长即可 E.将需氧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后进行培养不生长即可
A.可用于尿液、牛乳等标本的计数 B.所用培养基预先灭菌后溶化 C.先取一定量标本加入无菌平皿内,再加入培养基混匀 D.先取一定量标本与培养基混匀后,再倒入无菌平皿内 E.培养基温度以50℃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