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比较某药三个不同剂量水平对某病的疗效,宜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是()
A.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B.成组资料的t检验 C.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D.秩和检验 E.方差分析
IL-4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
A.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B.促进巨噬细胞抗原提呈作用 C.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 D.促进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E.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
A.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B.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C.既有抗原性,又有免疫原性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抗原性 E.以上均错
A.3~5年 B.5~10年 C.10~15年 D.15~20年 E.21~25年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对数正态分布 E.偏态分布
A.算术均数 B.四分位数间距 C.几何均数 D.极差 E.变异系数
A.方差分析 B.t检验 C.u检验 D.χ2检验 E.A、B、C三种均可
A.区组因素的作用 B.研究因素与区组因素的交互作用 C.变异的分解 D.研究因素的作用 E.以上都不对
A.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属于统计推断的内容 B.假设检验用于推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C.区间估计除可用于推断总体参数的范围,还可以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 D.区间估计可以替代假设检验 E.假设检验的结论是具有概率性的,存在犯错误的可能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
A.甲乙两个总体有差别时,甲高于乙或乙高于甲的可能性都存在,则选双侧检验 B.在根据专业知识,只有一种可能性,则选单侧检验 C.在预实验的探索中,一般用双侧检验 D.在研究者只关心一种可能性时,选单侧检验 E.以上均正确
A.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相同 B.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C.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例数小 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 E.标准差就是标准误
A.100% B.<100% C.>100% D.不确定值 E.100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
A.死亡人数 B.病死人数 C.患病率 D.死亡率 E.病死率
A.下面 B.上面 C.左侧 D.右侧 E.中间
A.p(1-p)N-1 B.p(1-p)n C.p(1-p)n+1 D.π(1-π)n-1 E.π(1-π)n
A.X-μσX B.x-μσ C.X-μX D.X-μS E.x-μSX
A.查表法 B.正态近似法 C.对数正态法 D.百分位数法 E.直接计算概率法
A.Y B.R C.M D.P25 E.G
A.1、2、3 B.1、3、2 C.2、1、3 D.3、1、2 E.3、2、1
A.据报道"2000年某市肺癌患病率为30/10万,肺癌死亡率为32/10万"。这里同年肺癌死亡率高于其患病率显然不正确 B.某工厂保健站在调查中发现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274人,其中女性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由此得出结论,女工易患慢性病 C.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 D.某病的构成比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亦增高 E.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麻疹易感儿数
A.假设检验的首选方法 B.不能对参数进行估计 C.主要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 D.适用于任何分类类型的资料 E.适合于等级资料
A.t分布是一种连续性分布 B.是以0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C.t分布就是样本均数的分布 D.当自由度为无穷大时,t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E.t分布的曲线形状固定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C.从总体中随便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 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A.四格表X检验 B.四格表连续性校正X检验 C.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D.直接计算概率法 E.还需要看n和最小理论频数
A.μ、β、δ、σ B.α、μ、δ、σ C.α、β、δ、σ D.α、β、μ、δ E.α、β、μ、σ
A.不受总体分布形式是否已知的限定 B.适用范围广 C.不要求资料服从特定的分布 D.计算简便 E.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其检验效能也同样高
A.人口总数 B.女性人口数 C.育龄妇女数 D.年平均人口数 E.年活产数
A.婴儿死亡率 B.新生儿死亡率 C.粗死亡率 D.总生育率 E.生存率
A.-1 B.0 C.1 D.∞ E.任意值
A.线条 B.横标目 C.纵标目 D.数字 E.备注
A.分析资料 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设计 E.调查资料
A.年活产数 B.年初0岁组人口数 C.年中0岁组人口数 D.年末0岁组人口数 E.年任意时刻0岁组人口数
有关假设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假设针对总体,而不是样本 B.进行假设检验时,既可只写出H0或H1,也可同时写出H0和H1 C.H0为对立假设 D.H0的内容反映了检验的单双侧 E.都需先计算出检验统计量后再获得P值
A.只考虑了事件结果 B.只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 C.既考虑了事件结果,又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 D.既考虑了事件结果,又考虑了事件结果出现的频数 E.既考虑了事件结果所经历的时间,又考虑了事件结果出现的频数
A.样本率也增大 B.样本率缩小 C.率的标准误σp也增大 D.率的标准误σp缩小 E.率的标准误σp不变
A.治疗2人治愈1人,其治愈率为50% B.构成比和率的作用是相同的 C.几个组的率可直接相加求平均率 D.内部构成比影响总率比较时要作率的标准化 E.两个样本率不同,则其总体率亦一定不同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 B.比较两个率时,应注意其可比性 C.大样本数据时,构成比可以替代率 D.样本率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E.合计率的计算应是各组分子之和除以分母之和
在R×C表的X2检验中,设nR,nC和n分别为行合计,列合计和总计,则计算每格理论数的公式为()
A.TRC=nR+nCR B.TRC=nR+nCn C.TRC=nR×nCn D.TRC=nR+nCnC E.TRC=nR×nCnR
在某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对1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浆浓度(X)和每克蛋白的药物吸附量(Y)的测定,结果如下 欲比较两者的变异度大小,应选用下面哪项指标()
A.X2 B.S C.SX D.CV E.M
A.因果关系 B.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 C.剂量-效应关系 D.时间分布关系 E.空间分布关系
A.井下 B.计算机操作 C.重体力 D.缝纫 E.长期站立或行走
A.接触机会、接触时间 B.接触时间、接触方式 C.接触浓度、接触时间 D.接触浓度、接触机会 E.接触方式、接触浓度
A.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绝缘等优良性能 B.对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严重损害 C.易发生生物富集作用 D.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E.在环境中非常稳定,易附着于颗粒物上沉积于底泥中
A.棉、麻等植物性粉尘 B.田间飞扬的粉尘 C.谷物类粉尘 D.霉变枯草粉尘 E.飞扬的人、畜粪粉尘
A.生产过程 B.生产工艺过程 C.劳动过程 D.生产环境 E.劳动环境
A.阴囊癌 B.肺癌 C.皮肤癌 D.鼻窦癌 E.膀胱癌
A.血管、肌肉、关节 B.血管、肌肉、骨骼 C.血管、骨骼、关节 D.骨骼、肌肉、关节 E.骨骼、肌肉、韧带
A.第一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初始级 E.基础级
A.没有影响 B.有益 C.影响生物节律 D.可引起职业病 E.可引起肌肉骨骼疾患
A.水溶性 B.肺泡膜内外气体的分压差 C.肺泡膜内外两侧有毒气体的分压差 D.水溶性和离子化程度 E.肺泡内有毒气体的分压
A.孕期和围生期 B.围生期和哺乳期 C.孕期和哺乳期 D.月经期、孕期和哺乳期 E.月经期、孕期、围生期和哺乳期
A.正常的心理反应 B.正常的生理反应 C.正常的精神反应 D.体力和脑力工作效率暂时的降低 E.倦怠的感觉
A.苯、汽油、二硫化碳 B.铅、汞、三氯乙烯 C.苯、三硝基甲苯、铅 D.苯、汽油、汞 E.铅、汞、砷
A.每天的工作量 B.作业的特点 C.多数人员的疲劳状况 D.企业的管理模式 E.职工技术熟练程度
A.1~2人 B.3~9人 C.10~14人 D.15人以上 E.20人以上
A.蒸发 B.出汗 C.辐射 D.对流 E.传导
A.流行病学资料 B.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C.实验室检查资料 D.生产环境资料 E.生物监测资料
A.苯-肺癌 B.石棉-膀胱癌 C.联苯胺-白血病 D.氯乙烯-肝血管肉瘤 E.铬酸盐制造工-皮肤癌
A.结节型纤维化 B.团块型纤维化 C.结节与团块型纤维化 D.间质型纤维化 E.结节与间质型纤维化
A.阴囊 B.皮肤与呼吸系统 C.皮肤与消化系统 D.鼻窦 E.膀胱
A.作业前,可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以适应低压环境 B.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作业时多穿毛衣等柔软衣服 D.采用阶段减压方法 E.作业前体检
A.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疾病 B.由于长期吸入生活性粉尘而引起的疾病 C.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D.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病 E.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A.职业史、症状与体征 B.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与体征 C.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 D.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 E.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与体征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间断性收缩 D.持续性收缩 E.稳定性收缩
A.心血管 B.神经 C.消化 D.体温调节 E.水盐代谢
A.热射病患者,口服含盐清凉饮料 B.热痉挛患者,口服含盐清凉饮料 C.热衰竭患者,迅速降低体温 D.热痉挛患者,迅速降低体温 E.热痉挛患者,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A.赔偿性疾病 B.法定职业病 C.工作有关疾病 D.职业特征 E.职业病
A.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尿盐少于3克表示机体缺盐 B.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尿盐少于4克表示机体缺盐 C.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生理最高限度出汗量为5升 D.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生理最高限度出汗量为6升 E.一个工作日(8小时)内生理最高限度出汗量为7升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氯沙坦 D.普萘洛尔 E.卡托普利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阿米卡星 D.妥布霉素 E.链霉素
A.减少血液缓激肽水平 B.减少血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C.减少血液儿茶酚胺水平 D.减少血液加压素水平 E.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
A.支气管肺炎 B.肺脓肿 C.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 D.支气管哮喘 E.胸膜炎
关于霍乱,错误的描述是()
A.属于烈性传染病 B.引起霍乱的致病菌是O2血清群霍乱弧菌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 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A.经消化道途径传播 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 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 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 E.患者血清抗-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
A.B细胞 B.T细胞和B细胞 C.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 D.巨噬细胞和B细胞 E.巨噬细胞和T细胞
A.提呈外源性抗原 B.提呈内源性抗原 C.分泌抗体 D.产生补体 E.诱导Ⅰ型超敏反应
A.IgM B.IgD C.IgE D.IgG E.IgA
A.NK细胞与中性粒细胞 B.CD4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C.B淋巴细胞与肥大细胞 D.CTL与肿瘤细胞 E.巨噬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