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脑水肿 B.脑内盗血现象 C.脑血管痉挛 D.脑出血 E.脑疝
A.利多卡因 B.美托洛尔 C.维拉帕米 D.异山梨酯 E.双嘧达莫
A.劳累性心绞痛 B.稳定型心绞痛 C.恶化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卧位型心绞痛
A.普通心电图 B.胸部CT C.超声心动图 D.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 E.冠状动脉造影
A.ST段弓背型抬高 B.T波倒置 C.ST段下斜型降低 D.病理性Q波 E.ST-T鱼钩样降低
A.超声心动图 B.血常规及红细胞沉降率 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D.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 E.同工酶CK-MB和CTNI
A.ST段抬高 B.T波倒置 C.病理性Q波 D.冠状T波 E.ST段降低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扑动 C.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窦性停搏
A.心律失常 B.心功能 C.年龄及病程 D.高血脂及高血压 E.心肌细胞坏死的数量
A.V1~V5 B.V1、V2、V3 C.I、aVL、V5、V6 D.V3、V4、V5 E.Ⅱ、Ⅲ、aVF
A.心脏破裂 B.室壁瘤 C.乳头肌功能不全 D.主动脉瓣穿孔 E.栓塞
A.谷草转氨酶 B.谷丙转氨酶 C.乳酸脱氢酶 D.肌酸磷酸激酶 E.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
A.X线钡餐检查 B.胃液分析 C.胃镜加活检 D.血清胃泌素测定 E.大便隐血试验
A.大肠埃希菌 B.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幽门螺杆菌
A.胃溃疡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A型胃炎 D.胃息肉 E.胃泌素瘤
A.组织学检查找Hp B.活组织细菌培养 C.14C尿素呼吸试验 D.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 E.血清抗Hp抗体测定
A.上消化道出血 B.胃肠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E.休克
A.饥饿性疼痛 B.反复发作性疼痛 C.长期发作疼痛 D.节律性疼痛 E.中上腹痛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C.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E.胃癌
A.黏膜呈锯齿状增粗 B.有激惹及变形 C.龛影 D.充盈缺损 E.胃壁蠕动减少呈皮革状
A.大便隐血试验 B.胃黏膜脱落细胞检查 C.X线钡餐检查 D.胃液分析 E.胃镜检查
A.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B.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C.十二指肠降部 D.十二指肠水平部 E.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
A.溃疡的直径一般小于2.5cm B.溃疡愈合一般需要4~8周 C.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 D.多发性溃疡不少见 E.溃疡的边缘不整齐
A.急性胃穿孔 B.幽门梗阻 C.胃溃疡可疑癌变 D.上消化道出血 E.休克
A.直接蔓延 B.淋巴转移 C.血行转移 D.种植转移 E.上行转移
A.左腋窝下淋巴结 B.左锁骨上淋巴结 C.脐周淋巴结 D.胃周淋巴结 E.直肠淋巴结
A.无节律性上腹痛 B.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C.胃酸减少 D.胃钡透龛影直径为2.5cm E.胃镜下活检找到癌细胞
A.病毒性肝炎 B.营养缺乏 C.慢性乙醇中毒 D.循环障碍 E.慢性肠道感染
A.营养障碍 B.出血 C.肝掌、蜘蛛痣 D.贫血 E.腹泻、舌炎
A.上消化道出血 B.原发性肝癌 C.感染 D.肝肾综合征 E.肝性脑病
A.血尿素氮 B.血氨 C.血清胆红素 D.血糖 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甘露醇 B.利尿酸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呋塞米
A.高蛋白饮食 B.低盐饮食 C.低脂饮食 D.限制蛋白饮食 E.限制糖饮食
A.吗啡镇静 B.输新鲜血 C.神经垂体 D.内镜下注射硬化剂 E.普萘洛尔口服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A.腹膜炎 B.肝肾综合征 C.原发性肝癌 D.门静脉血栓形成 E.结核性腹膜炎
A.淋巴转移 B.肝内血行转移 C.肝外血行转移 D.种植转移 E.直接蔓延
A.肺 B.骨 C.肾 D.脑 E.皮肤
A.食欲减退 B.进行性肝脏肿大及肝区痛 C.肝硬化表现 D.血性腹水 E.黄疸
A.放射性治疗 B.免疫治疗 C.抗癌药物局部治疗 D.手术治疗 E.冰冻治疗
A.肝外血行转移 B.肝内血行转移 C.淋巴转移 D.种植转移 E.直接蔓延
A.进行性肝大 B.脾大 C.腹水 D.胸水 E.静脉曲张
A.免疫因素 B.遗传因素 C.环境因素 D.感染因素 E.精神神经因素
A.腹泻 B.腹痛 C.急性期可出现发热 D.易发生低血钾 E.便秘
A.初发型 B.慢性复发型 C.急性复发型 D.慢性持续型 E.急性暴发型
A.腹泻每天>6次 B.体温>38℃至少持续2天以上 C.脉搏>100次/min D.血红蛋白≤90g/L E.细胞沉降率>30mm/h
A.血红蛋白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粪便常规提示常有黏液脓血便 C.粪便培养致病菌阳性 D.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E.活组织检查显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纤维瘢痕
A.控制急性发作,防止并发症 B.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及营养 C.氨基水杨酸制剂 D.免疫抑制剂 E.并发癌变需紧急手术
A.24小时内 B.8小时 C.12~24小时 D.24~48小时 E.48~72小时
A.头低位和吸氧 B.紧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C.积极补充血容量 D.胃内冰水灌注止血 E.去甲肾上腺素胃内滴入
A.垂体后叶素 B.西咪替丁 C.硝酸甘油 D.安络血 E.止血敏
A.链球菌感染 B.病毒感染 C.感染后免疫性损害 D.高血压致损 E.健存肾单位高负荷
A.血压明显升高 B.血压轻度升高 C.收缩压明显升高 D.阵发性高血压 E.舒张压明显升高
A.链球菌感染所致 B.病毒感染所致 C.药物所致 D.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 E.遗传变异基因所致
A.老年人 B.青年 C.儿童 D.壮年 E.各类人群
A.水肿消失 B.血压恢复正常 C.肉眼血尿消失 D.尿常规恢复正常 E.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A.上行性感染 B.血源性感染 C.淋巴源性感染 D.多途径感染 E.邻近感染的直接蔓延
A.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粪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产气杆菌
A.男童 B.女童 C.育龄妇女 D.青年男性 E.中年男性
A.畏寒、高热、白细胞增高 B.尿频、尿急、尿痛 C.尿中白细胞>5个/HP D.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E.肾区叩击痛
A.血尿素氮升高 B.血肌酐浓度升高 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D.尿浓缩功能减低 E.代谢性酸中毒
A.肾功能受损 B.肾功能失代偿 C.氮质血症 D.肾功能衰竭 E.尿毒症
A.急进性肾炎 B.慢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肾小动脉硬化
A.高血钠而脑水肿 B.低钾血症 C.血中游离钙降低 D.血中结合钙降低 E.血钙总量降低
A.尿密度低而固定于1.010 B.尿红细胞数 C.尿白细胞数 D.尿管型数 E.尿蛋白量
A.血肌酐测定 B.菊糖清除率 C.尿素清除率 D.血BUN测定 E.内生肌酐清除率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牛奶 B.菠菜 C.肉类 D.茶叶 E.植物油
A.10g B.5g C.1g D.5mg E.1mg
A.血红蛋白减少 B.血清铁减少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D.骨髓铁染色阴性 E.总铁结合力增高
A.血清铁减少 B.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C.血清铁蛋白减少 D.血红蛋白减少 E.总铁结合力增高
A.血红蛋白增加 B.网织红细胞增加 C.红细胞体积增大 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 E.红细胞计数增多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病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A.半个月以上 B.l个月以上 C.2个月以上 D.3~6个月 E.1年以上
A.治疗病因 B.口服铁剂 C.肌注铁剂 D.输红细胞悬液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A.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畸形红细胞性贫血
A.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乏 B.造血原料缺乏 C.造血微环境缺陷 D.免疫机制异常 E.血管内溶血过多
A.红细胞减少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网织红细胞减少 E.肝脾肿大
A.红霉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青霉素 E.土霉素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血常规检查 B.骨髓穿刺检查 C.CT检查 D.临床症状 E.骨髓活检
A.红细胞寿命缩短 B.血小板减少而出血 C.造血原料缺乏 D.白血病细胞干扰 E.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 B.白血病细胞全身浸润 C.多发性出血而吸收 D.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粒细胞产生 E.白血病细胞大量死亡分解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凝血因子缺乏 C.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 D.纤维蛋白溶解 E.血小板减少
A.白消安(马利兰) B.阿糖胞苷 C.靛玉红 D.羟基脲 E.α-干扰素
A.脾大 B.肝大 C.淋巴结肿大 D.胸骨压痛 E.贫血及出血
A.全血细胞减少 B.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 C.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细胞 D.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E.骨髓涂片原始粒细胞>30%
A.发热,贫血,出血,外周血常规正常,骨髓象增生不活跃 B.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C.发热,贫血,出血,骨髓象增生良好 D.发热,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 E.发热,淋巴结肿大,血常规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A.6.0×109/L B.5.0×109/L C.4.0×109/L D.3.0×109/L E.2.0×109/L
A.白细胞<4.0×109/L,粒细胞<3.0×109/L B.白细胞<4.0×109/L,粒细胞<2.0×109/L C.白细胞<3.0×109/L,粒细胞<3.0×109/L D.白细胞<3.0×109/L,粒细胞<1.0×109/L E.白细胞<2.0×109/L,粒细胞<0.5×109/L
A.病因治疗 B.使用糖皮质激素 C.使用促粒细胞生成药物 D.休息 E.增加营养
A.多数病程迁延 B.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 C.多见于成人 D.多见于女性 E.以上均不对
A.输浓缩血小板 B.脾脏切除术 C.糖皮质激素 D.输注大量免疫球蛋白 E.应用免疫抑制剂
A.叶酸、睾酮、维生素K B.睾酮、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C.铁剂、叶酸、睾酮 D.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睾酮 E.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白细胞减少症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基础代谢率 B.T3、T4测定 C.甲状腺摄I率 D.TRH兴奋试验 E.T3抑制试验
A.突眼 B.甲状腺肿大 C.怕热,多汗,多食而消瘦 D.畏寒 E.眼裂增宽,凝视
A.心电图 B.肝功 C.甲状腺大小 D.血白细胞数 E.肾功能
A.普萘洛尔 B.利血平 C.胍乙啶 D.碘化钠溶液 E.甲状腺片
A.怕热多汗 B.心动过速 C.低热 D.多食消瘦 E.月经量增多
A.甲硫氧嘧啶 B.甲巯咪唑 C.卡比马唑 D.普萘洛尔 E.丙硫氧嘧啶
A.室性早搏 B.房性早搏 C.交界性早搏 D.心房颤动 E.房室传导阻滞
A.促进糖、蛋白及脂肪代谢 B.促进脑的发育 C.促进热能代谢 D.促进水盐代谢 E.增加心脏功能
A.碘甲状腺功能亢进 B.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D.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E.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肿结节
A.普萘洛尔 B.卡比马唑 C.丙硫氧嘧啶 D.复方碘溶液 E.甲巯基咪唑
A.T3明显升高 B.T4明显升高 C.TSH升高 D.基础代谢率升高 E.甲状腺131I率降低
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B.心血管病变 C.酮症酸中毒昏迷 D.感染 E.神经病变
A.白内障 B.青光眼 C.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D.角膜炎 E.结膜炎
A.单纯饮食治疗 B.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C.胰岛素治疗 D.适当休息 E.支持疗法
A.一般治疗 B.饮食治疗 C.口服降糖药物 D.胰岛素治疗 E.支持治疗
A.皮肤黏膜干燥 B.极度口渴、食欲减退 C.昏迷 D.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E.呼气有烂苹果味
A.血酮体明显增高 B.尿酮体呈强阳性 C.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 D.血浆渗透压显著增高 E.高血钾
A.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B.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C.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D.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E.血浆胰岛素明显增高
A.1000~2000ml B.2000~3000ml C.4000~5000ml D.5000~6000ml E.6000ml以上
A.空腹血糖 B.尿糖 C.餐后血糖 D.血浆胰岛素测定 E.糖耐量试验
A.饮食疗法 B.饮食疗法+胰岛素 C.饮食疗法+磺脲类降糖药 D.饮食疗法+双胍类降糖药 E.胰岛素治疗
A.丙酮 B.丙酮、乙酰乙酸 C.β-羟丁酸 D.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 E.丙酮、β一羟丁酸
A.加速无氧糖酵解 B.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C.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D.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E.促使靶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增强
A.一氧化碳中毒 B.毒蕈中毒 C.阿托品中毒 D.吗啡中毒 E.甲醇中毒
A.二巯基丙醇 B.亚甲蓝 C.阿托品 D.解磷定 E.纳洛酮
A.阿托品中毒 B.乙醇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E.麻黄素中毒
A.与含二价铁的肌球蛋白结合,损害线粒体功能 B.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组织缺氧 C.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 D.产生高铁血红蛋白 E.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A.1h B.3h C.6h D.24h E.12h
A.毒物接触史 B.临床表现 C.毒物分析 D.毒物接触史+毒物分析 E.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
A.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B.使用特效解毒药 C.清除进入人体内的毒物 D.对症治疗 E.氧疗
A.利尿 B.催吐 C.吸氧 D.导泻 E.血液透析
A.烂苹果味 B.氨味 C.肝臭味 D.大蒜臭味 E.汗臭味
A.氯磷定 B.阿托品 C.碘解磷定 D.双复磷 E.双解磷
A.阿托品 B.地塞米松 C.氯磷定 D.毛花苷C E.尼可刹米
A.毒鼠磷 B.甲胺磷 C.敌敌畏 D.敌百虫 E.氯硫磷
A.阿托品和解磷定 B.高流量吸氧及呋塞米 C.甘露醇及呼吸兴奋剂 D.毛果芸香碱及双复磷 E.毛花苷C及吗啡
A.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者,不经胃肠道排泄 B.肝内降解产物比原来毒性增强 C.肝内氧化产物不如原来毒性强 D.经肾脏排泄 E.在体内蓄积,毒性持久
A.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松弛 B.腺体分泌亢进,平滑肌痉挛 C.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痉挛 D.腺体分泌亢进,运动神经兴奋 E.运动神经兴奋,平滑肌痉挛
A.肌肉颤动 B.多汗 C.牙关紧闭 D.呼吸肌麻痹 E.肺水肿
A.该农药毒性的高低 B.该农药中毒的途径 C.该农药中毒的剂量 D.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程度 E.该农药中毒的程度和治疗反应
A.不超过1分钟 B.数分钟 C.十数分钟 D.数十分钟 E.1小时
A.3~6个月 B.儿童或少年 C.15岁以后 D.中年以后 E.老年以后
A.短暂意识丧失 B.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继之阵挛、昏睡 C.单侧肢体抽动 D.躁动、乱语 E.发作性四肢抽搐
A.连续的失神发作 B.连续大发作,意识持续丧失 C.单侧肢体频繁抽搐 D.单侧肢体连续发生触电感 E.长期用药但经常发作
A.诱发因素 B.原发病种 C.发作的类型 D.发作次数 E.脑电图改变
A.风湿性心脏病 B.心律失常 C.休克 D.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 E.先天性脑底动脉瘤
A.脑血管炎 B.脑血管畸形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脑动脉瘤 E.脑外伤
A.基底节区脑出血 B.脑叶出血 C.内囊区血栓形成 D.脑干部梗死灶 E.蛛网膜下腔出血
A.高血压 B.脑动脉硬化 C.脑动脉炎 D.心脏病 E.长骨骨折
A.冠心病伴房颤 B.脑动脉硬化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 E.冠心病心肌梗死
A.三偏征 B.共济失调 C.吞咽困难 D.球麻痹 E.眩晕
A.突然剧烈头痛、呕吐 B.脑膜刺激征阳性 C.偏瘫 D.脑CT检查呈低密度影 E.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A.发病6小时以后 B.发病12小时以后 C.发病48小时以后 D.发病18小时以后 E.发病1周以后
A.出血量 B.并发症严重程度 C.出血部位 D.出血量和部位 E.性别
A.多发生于女性 B.男女之比为1:2 C.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 D.与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病 E.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紊乱
A.晨僵 B.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C.关节疼痛 D.关节畸形 E.关节功能障碍
A.类风湿因子 B.抗角蛋白抗体 C.抗核周因子 D.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E.细胞沉降率
A.糖皮质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植物药制剂 D.非甾体抗炎药 E.生物制剂
A.遗传 B.病毒感染 C.紫外线照射 D.雌激素 E.胰岛素
A.环磷酰胺 B.甲氨蝶呤 C.长春新碱 D.依木兰 E.雷公藤
A.肾穿刺 B.骨髓穿刺 C.肺穿刺 D.淋巴结活检 E.皮肤狼疮带试验
A.抗核抗体 B.抗双链DNA抗体 C.抗Sm抗体 D.抗SSA抗体 E.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