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年 B.5年 C.10年 D.无限期
A.竞争障碍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效率缺失
A.经常项目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B.经常项目和外汇储备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D.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外汇储备收支合计大体平衡
A.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B.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就业 C.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生产 D.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A.经济发展阶段导致 B.政府活动扩张导致 C.公共收入增长导致 D.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A.就业创造标准 B.资本—产出比率最大化标准 C.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D.资本—劳动力最小化标准
A.商业银行的存款 B.中央银行的贷款 C.政府财政投资 D.大型国有企业存款
A.财政部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政策性金融机构
A.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B.社会保障支出是弹性很大的支出 C.社会保障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D.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商业保险的局限
A.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 B.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C.完全由财政拨款 D.财政拨款为主,受保人和雇主缴纳的保险费为辅
A.征税成本最小化 B.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 C.税收额外收益最小化 D.税收收入最大化
A.税收的立法解释是指税收立法机关对所设立税法的正式解释 B.税收立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C.税收司法解释的主体是国家税务总局 D.税收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A.减免税有针对纳税人的,也有针对征税对象的 B.任何单位与部门都不得擅自减税免税 C.征税对象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D.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A.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B.商品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的程度越大 C.竞争性商品的转嫁能力较强 D.征税范围广的税种较易转嫁
A.4.0 B.20.0 C.26.0 D.28.8
A.将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B.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C.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 D.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
A.1800.00 B.2499.03 C.3400.00 D.4200.00
A.6 B.12 C.24 D.36
A.卷烟由于接装过滤嘴、改变包装或其他原因提高销售价格后,应按照新的销售价格确定征税类别和适用税率 B.用于抵债的应税消费品应做销售处理,发出货物的一方按应税消费品的最高价计征增值税、消费税 C.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与外购或自产的非应税消费品组成套装销售的,以套装产品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为计税依据 D.对酒类产品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黄酒、啤酒除外)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产品销售额中,依酒类产品的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A.22392.60 B.24750.00 C.35150.00 D.50214.60
A.63.95 B.63.70 C.24.95 D.24.85
A.200 B.300 C.325 D.700
A.3.2 B.3.4 C.8.4 D.12.0
A.50% B.60% C.70% D.80%
A.实际收款日期 B.纳税年度内完成的工作量 C.船舶交付日期 D.船舶完工日期
A.15% B.25% C.75% D.85%
A.7 B.15 C.30 D.60
A.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征收 B.收入额减除国家规定各项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就是纳税人在转让房地产中获取的增值额 C.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应税收入是指转让房地产取得的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D.土地增值税适用的最高税率为100%
A.李某 B.王某 C.刘某 D.王某和刘某
A.开采矿产品的国有企业 B.进口矿产品的单位 C.管辖海域开采矿产品的个体户 D.股份制盐厂
A.产权转移书据 B.借款合同 C.房屋产权证 D.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A.纳税人违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有关税法规定加收的罚款不作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B.纳税人违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有关税法规定加收的滞纳金作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C.对海关出口的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不征收教育费附加 D.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征的教育费附加
A.令停业整顿 B.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C.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D.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会计制度健全,能够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情况的,其计算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 B.账簿、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等资料应一律保存10年以上,未经财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销毁 C.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D.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若聘请专业机构或者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税控装置
A.私自印制发票的 B.跨规定区域开具发票的 C.非法代开发票的 D.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A.税务机关只能查阅但不能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B.税务机关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C.由于税务检查的特殊性,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无需出示税务检查证 D.税务机关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无需出具任何凭证即可调出,经查无问题后予以返还纳税人
A.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少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在5年内可要求补缴税款,但不加收滞纳金 B.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少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C.对于纳税人偷税、抗税和骗取税款的,税务机关可无限期追征税款、滞纳金,不受规定期限的限制 D.因纳税人计算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至5年
A.进账单 B.汇款单 C.差旅费报销单 D.运费发票
A.红字冲销法 B.补充登记法 C.综合账务调整法 D.反向记账法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营业税金及附加 D.主营业务成本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投资收益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综合法
A.国债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筹集的资金 B.国债是有偿的财政资金 C.国债是公债的组成部分 D.国债是在国内发行的国家公债
A.国债余额/GDP B.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额 C.国债还本付息额/GDP D.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
A.承受法 B.出卖法 C.公募法 D.支付发行法
A.代表人民的利益 B.具有委员会决策机制的特点 C.面临各种偏好加总的困难 D.面临组织协调的交易成本
A.决策程序的法定性 B.对公共偏好的选择 C.优化预算决策路径 D.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A.控制性 B.周密性 C.功能性 D.绩效性
A.合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重点性原则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国有企业
A.公共产品及服务理论 B.集权分权理论 C.财政联邦主义 D.俱乐部理论
A.受益范围原则 B.效率原则 C.发了规范原则 D.重点性原则
A.效率原则 B.适应原则 C.恰当原则 D.经济利益原则
A.分割税制 B.分割税种 C.分割税率 D.分割税额
A.财政管理体制 B.国有资产分类 C.税收管理体制 D.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A.财政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 C.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D.海关总署
A.增收减支 B.动用结余 C.发行公债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A.强制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固定性
A.控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协调功能 D.稳定功能
A.税收 B.政府预算 C.公债 D.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