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m B.1.5m C.2m D.2.5m
A.消防电梯 B.消防救援口 C.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D.消防楼梯
()的防火分区应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
A.小于2000m2B.大于2000m2C.小于1000m2D.大于1000m2
A.80mm B.100mm C.120mm D.140mm
A.手动操作挡烟垂壁按钮进行开启、复位试验,挡烟垂壁应灵敏、可靠地启动与到位后停止,下降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B.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区域内挡烟垂壁应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C.活动挡烟垂壁关闭后应能联动相应的风机停止 D.挡烟垂壁下降到设计高度后应能将状态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A.防火分区面积 B.存放物质性质 C.防火分区主次 D.火灾危险性较大部分
A.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上,后地下 B.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 C.先室内,后室外;先地上、后地下 D.先室内,后室外;先地下,后地上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A.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潜在的引火源 B.可燃物的种类及其燃烧性能 C.可燃物的分布情况 D.可燃物的数量
A.首层 B.三层以上 C.地下一层 D.地下二层
施工现场办公用房与宿舍的规模不大,两者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可组合建造。
A.100m2 B.200m2 C.300m2 D.400m2
A.探测时间和报警时间 B.探测时间和识别时间 C.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D.反应时间和报警时间
A.建筑被动防火系统 B.建筑主动防火系统 C.安全疏散系统 D.火灾消除系统
A.射程 B.进口压力 C.射高 D.发泡网
A.10% B.20% C.30% D.50%
A.50N B.60N C.70N D.80N
A.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B.对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进行了消防技术论证,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 C.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符合规定 D.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
A.三年以下 B.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D.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A.螺纹 B.焊接 C.法兰 D.承插
A.A=0,且B≤检查项的5%,且B+C≤10% B.A=0,且B≤检查项的10%,且B+C≤10% C.A=0,且B≤检查项的10%,且B+C≤20% D.A=0,且B≤检查项的20%,且B+C≤20%
A.5A B.10A C.16A D.20A
A.-10~49℃ B.-10~50℃ C.0~49℃ D.0~50℃
A.较严重缺陷项 B.严重缺陷项 C.重缺陷项 D.轻缺陷项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A.A B.B1 C.B2 D.B3
A.每周 B.每半月 C.每月 D.每2月
A.1 B.2 C.3 D.4
A.等于 B.不大于 C.不小于 D.小于等于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A.任何人 B.任何成年人
A.10m B.15m C.20m D.25m
A.A级 B.B级 C.B1级 D.B2级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A.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厂区主要出入口不少于两个,设置在不同方位 C.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用双车道 D.消防站的设置位置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且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相除
A.DN500 B.DN100 C.DN150 D.DN200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消防部门 D.国务院公安部门
A.每1个月 B.每2个月 C.每季度 D.每半年
A.三 B.五 C.八 D.十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五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A.20s B.30s C.1min D.1.5min
A.5 B.6 C.7 D.8
A.70% B.80% C.90% D.95%
A.螺纹连接 B.焊接连接 C.法兰连接 D.承插连接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两~三次
A.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B.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C.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D.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A.1 B.2 C.3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