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A.强度越低 B.含水率越低 C.孔隙率越大 D.毛细孔越多
A.3CaO·SiO2 B.2CaO·SiO2 C.CaSO4·2H2O D.CaO
A.溶出型腐蚀 B.一般酸腐蚀 C.Mg盐腐蚀 D.硫酸盐腐蚀
A.速凝剂 B.缓凝剂 C.减水剂 D.防水剂
A.冷拉后,钢材塑性、韧性均降低 B.冷拉后,钢材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均升高 C.冷拔后,钢材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均升高 D.钢筋冷拉并经时效处理后,屈服点及抗压强度均升高
A.顺纹抗压 B.顺纹抗拉 C.横向抗压 D.顺纹抗剪
A.油脂增多 B.树脂增多 C.地沥青质增多 D.沥青碳增多
A.旋转椭球面 B.水平面 C.大地水准面 D.水准面
A.观测误差、仪器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 B.偶然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 C.偶然误差、系统误差、观测误差 D.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系统误差
A.ΔXAB=+60m;ΔYAB=-50m B.ΔXAB=-50m;ΔYAB=+60m C.ΔXAB=-49.952m;ΔYAB=+59.907m D.ΔXAB=+59.907m;ΔYAB=-49.952m
A.0.25km2 B.0.5km2 C.25公顷 D.150亩
A.竣工测量 B.位移测量 C.倾斜测量 D.挠度观测
A.10天 B.15天 C.30天 D.45天
A.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B.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C.供热与供冷系统,为1个采暖期、供冷期 D.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A.在初步设计文件中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B.应当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 C.满足业主提出的设计深度要求 D.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A.夯实法多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 B.碾压法多用于基坑土方回填 C.振动压实法主要用于非黏性土的压实 D.有机质含量为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土
A.热轧钢筋 B.冷拉钢筋 C.冷拔钢筋 D.碳素钢筋
A.爬升模板 B.压型钢板永久性模板 C.组合钢模板 D.大模板
某工程各施工过程在施工端上的流水节拍见下表,则该工程的工期是()。
A.13天 B.17天 C.20天 D.21天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常变体系 B.瞬变体系 C.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 D.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
下列选项对应(1)、(2)、(3)、(4)中,关于BC杆轴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〡N1〡=〡N2〡 B.〡N1〡>〡N2〡 C.〡N2〡<〡N3〡 D.〡N3〡=〡N4〡
如图所示结构,B点处的支座反力RB为()。
A.RB=ql B.RB=1.25ql C.RB=0.75ql D.RB=1.5ql
如图所示的拱结构,其超静定次数为()。
A.1 B.2 C.3 D.4
各杆件EI相同,则结点A处AB杆的弯矩分配系数μAB为()。
A.1/3 B.3/8 C.0.3 D.4/9
如图所示结构,不计柱质量,则其自振频率为()。
A. B. C. D.
A.基本烈度在结构使用年限内的超越概率是10%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C.应保证框架结构的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并保证塑性铰首先发生在梁上,而不是柱上 D.应保证结构具有多道防线,防止出现连续倒塌的状况
A.少筋梁受弯时,钢筋应力过早出现屈服点而引起梁的少筋破坏,因此不安全 B.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随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而增大 C.利用塑形调幅法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设计时,梁承载力比按弹性设计大,梁中裂缝宽度也大 D.受剪破坏时,若剪跨比λ>3时,一般不会发生斜压破坏
A.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B.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D.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A.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相同,则整体稳定系数相同 B.轴心受拉构件的对接焊缝连接必须采用一级焊缝 C.提高钢材的强度,则钢构件尺寸必然减少从而节约钢材 D.受弯构件满足强度要求即可,不需要验算整体稳定性
A.砌体的中心局部受压强度在周围砌体的约束下可提高 B.梁端支承处局部受压面积上的应力是不均匀的 C.增设梁垫或加大梁端截面宽度,可提高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D.梁端上部砌体传下来的压力,对梁端局部受压承载力不利
A.横墙间距越大,空间工作性能越好 B.现浇钢筋混凝土屋(楼)盖的房屋,其空间工作性能比木屋(楼)盖的房屋好 C.多层砌体结构中,横墙承重体系比纵墙承重体系的空间刚度小 D.墙的高厚比与房屋的空间刚度无关
岩石试样单向压缩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3个阶段,如图OA、AB、BC分别是()。
A.弹性阶段、压密阶段、塑性阶段 B.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塑性阶段 C.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 D.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
A.0.44 B.0.55 C.0.62 D.0.71
A.18.3kPa B.23.1kPa C.32.8kPa D.45.1kPa
某饱和黏土层厚5m,其上为砂层,底部为不透水岩层。在荷载作用下黏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分步呈倒梯形,σz0=400kPa,σzl=200kPa。已知荷载作用半年后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呈三角形分布(阴影部分),则此时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为()。
A.10% B.15% C.33% D.67%
A.20° B.25° C.30° D.35°
A.728.32kPa B.897.52kPa C.928.32kPa D.1147.52kPa
A.Pcr<P1/4<P1/3<Pu B.Pcr<Pu<P1/3<P1/4 C.P1/3<P1/4<Pcr<Pu D.P1/4<P1/3<Pcr<Pu
A.泻湖 B.牛轭湖 C.基座阶地 D.冲积平原
以下属于岩体原生结构面的一组是()。 ①沉积间断面; ②卸荷裂隙; ③层间错动面; ④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 ⑤风化裂隙; ⑥绿泥石片岩夹层。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以下各组术语中,属于描述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的是()。 ①碎屑结构; ②斑状结构; ③变晶结构; ④气孔结构; ⑤块状构造; ⑥层理构造; ⑦片理构造; ⑧流纹构造。
A.②⑤ B.③⑦ C.①⑥ D.④⑧
A.地震主要是由火山活动和陷落引起的 B.地震波中传播最慢的是面波 C.地震震级是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者破坏程度 D.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量度
A.地下水的酸碱度是由水中的HCO3-离子的浓度决定的 B.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不含气体)的总和称为总矿化度 C.水的硬度由水中Na+、K+离子的含量决定 D.根据各种化学腐蚀所起的破坏作用,将侵蚀CO2、HCO3-离子和pH值归纳为结晶类腐蚀性的评价指标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A.扁铲侧胀试验适用于碎石土、极软岩、软岩 B.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C.静力触探试验可测定土体的比贯入阻力、锥尖阻力、侧壁摩擦力和贯入时孔隙水压力等 D.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
A.角度不整合接触 B.沉积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
A.黑云母 B.长石 C.石英 D.方解石
A.鼓张裂缝 B.扇形裂缝 C.剪切裂缝 D.拉张裂缝
A.近于水平 B.近于正交 C.近于斜交 D.无规律
A.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岩基承载力值 B.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计算后得出的岩基承载力值 C.按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测试方法测定的基本值并经统计处理后的承载力值 D.通过现场试验测出的岩基实际承载力值
A.通常在坑底面欠挖保留200mm厚的土层,待垫层施工时,再铲除 B.为满足坑底挖深标高,先超挖200mm厚的土层,再用挖出的土回填至坑底标高 C.如坑底不慎扰动,应将已扰动的土挖出,并用砂、碎石回填夯实 D.如采用坑内降水的基坑,则开挖到底时应继续保持降水
A.桩数少于3的端承桩 B.桩数少于3的非端承桩 C.桩数大于3的端承桩 D.桩数大于3的摩擦桩
A.设置水平向排水砂层 B.加大地面预压荷载 C.减小地面预压荷载 D.用高能量机械压实
A.岩体边坡的形状 B.岩体内温度场 C.岩石的物理力学特征 D.岩体内地下水运动
A.基础尺寸及形状 B.地下水位 C.岩石的力学特性与岩体完整性 D.基础埋深
A.土的类别与土层分布 B.基础类型 C.地下水位 D.基础平面尺寸及形状
A.从桩顶到桩端逐渐减小 B.从桩顶到桩端逐渐增大 C.从桩顶到桩端均匀分布 D.桩身中部最大,桩顶与桩端处变小
A.置换作用与排水作用 B.挤密作用与排水作用 C.预压作用与挤密作用 D.置换作用与挤密作用
A.密度增大而强度提高 B.表观密度增大而强度提高 C.密度减小而强度降低 D.表观密度减小而强度降低
A.2340kg/m3 B.2680kg/m3 C.2600kg/m3 D.2364kg/m3
A.石膏 B.铁铝酸四钙 C.硅酸三钙 D.硅酸二钙
A.毛细孔的排水 B.过渡区的变形 C.骨料的吸水 D.凝胶孔水分的移动
A.细度模数 B.级配曲线 C.最大粒径 D.最小粒径
A.石灰石粉 B.石英砂粉 C.花岗岩粉 D.滑石粉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断后伸长率 D.冲击韧性
A.各测站高差计算正确 B.前、后视读数正确 C.高程计算正确 D.水准测量成果合格
A.一个圆锥面 B.一个倾斜面 C.一个竖直面 D.一个不规则的曲面
A.±9″ B.±6.4″ C.±3″ D.±4.5″
A.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B.方位角测量和距离测量 C.高程测量和边长测量 D.水平角测量和边长测量
A.同一高程 B.根据地形确定高程 C.依据施工方便确定高程 D.不是同一高程
A.采用书面合同 B.禁止行贿受贿 C.承包商必须有相应资格 D.可肢解分包
A.可将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分包给不同的设计或施工单位 B.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 C.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之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D.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A.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B.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有效使用 C.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 D.由有关部门考试合格
A.职工离职一年后将形成的知识产权视为己有或转让他人 B.在职期间,职工未经许可将所属企业的勘察设计文件转让其他单位或个人 C.职工在离开企业前复制技术资料 D.将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科技成果申请成非职务专利
A.钻孔桩、复打沉管桩、单打沉管桩、反插沉管桩 B.钻孔桩、单打沉管桩、复打沉管桩、反插沉管桩 C.钻孔桩、单打沉管桩、反插沉管桩、复打沉管桩 D.单打沉管桩、反插沉管桩、复打沉管桩、钻孔桩
A.水泥品种 B.骨料粒径 C.水灰比 D.构件尺寸
A.人字桅杆式起重机 B.履带式起重机 C.轨道式塔式起重机 D.附着式塔式起重机
A.为关键工作 B.自由时差为0 C.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 D.自由时差不超过总时差
A.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B.工程年度计划 C.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D.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图示对称结构C点的水平位移ΔCH=Δ(→),若AC杆EI增大一倍,BC杆EI不变,则ΔCH变为()。
A.2Δ B.1.5Δ C.0.5Δ D.0.75Δ
在图示结构中,若要使其自振频率ω增大,可以()。
A.增大P B.增大m C.增大EI D.增大l
图示结构MBA值的大小为()
A.Pl/2 B.Pl/3 C.Pl/4 D.Pl/5
A.少筋破坏 B.适筋破坏 C.超筋破坏 D.部分超筋破坏或超筋破坏
A.受压区设置预应力钢筋目的是增强该受压区的强度 B.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同 C.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区预应力钢筋均能达到屈服,且受压区混凝土被压溃 D.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受压区预应力钢筋一般未能达到屈服
A.弯曲型变形与剪切型变形叠加 B.剪力滞后 C.是双重抗侧力体系 D.水平荷载作用下是延性破坏
A.抗拉强度不同 B.冲击韧性不同 C.含碳量不同 D.冷弯角不同
A.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变形 B.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 C.构件的长细比 D.构件的自振频率
计算图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节点时,假设螺栓A所受的拉力为()。
A.Fey1/(5.5y12+y22) B.Fey1/(2y12+2y22) C.F/10 D.F/5
A.设置构造柱是为了加强砌体构件抵抗地震作用时的承载力 B.设置构造柱是为了提高墙体的延性、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C.构造柱必须在房屋每个开间的四个转角处设置 D.设置构造柱后砌体墙体的抗侧刚度有很大的提高
A.4.8m B.6.0m C.7.2m D.9m
A.房屋结构所用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B.外纵墙的高厚比和门窗洞口的开设是否超过规定 C.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D.房屋屋盖、楼盖的类别和横墙的距离
A.体积变小 B.体积增大 C.应力变小 D.应变增大
A.1∶4 B.1∶3 C.1∶2 D.1∶1
A.可以作为黏性土工程分类的依据之一 B.可以作为砂土工程分类的依据之一 C.可以反映黏性土的软硬情况 D.可以反映砂土的软硬情况
A.ζA>ζB,且ζA>2ζB B.ζA>ζB,且ζA<2ζB C.ζA>ζB,且ζA=2ζB D.ζA>ζB,但ζA与2ζB的关系尚要根据深度Z与基础宽度的比值确定
A.年/m B.m2/年 C.年 D.m/年
A.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两种情况的变形量都比较大 B.膨胀土遇水膨胀量比较大,失水收缩的变形量则比较小,一般可以忽略 C.对地基预浸水可以消除膨胀土的膨胀性 D.反复浸水-失水后可以消除膨胀土的膨胀性
A.深层圆弧滑动 B.深层对数螺旋形滑动 C.表面浅层滑动 D.深层折线形滑动
A.白云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玄武岩
A.砂岩 B.页岩 C.燧石条带石灰岩 D.流纹岩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迭瓦式构造
A.向斜 B.背斜 C.正断层 D.逆断层
A.U形 B.V形 C.蛇形 D.笔直
A.位于大圆和直径中间 B.靠近直径 C.靠近大圆 D.不知道
A.被风吹走 B.重结晶 C.机械破碎 D.化学分解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岩体中具有透水结构面 C.具有溶蚀能力的地下水 D.岩石具有软化性
A.相对较低 B.相对较高 C.不变 D.不一定
A.只能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B.不能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C.可以采用原状土样做室内湿陷性试验 D.可以采用同样密度的扰动土样的室内试验
A.岩层弯曲 B.岩层错动 C.岩层倾倒 D.岩层断裂
A.增大抗滑力 B.减小下滑力 C.提高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D.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A.垂向应力分布均为压应力 B.水平应力分布均为压应力 C.水平应力分布既有压应力又有拉应力 D.剪应力既有正值又有负值
A.降低混凝土标号 B.加大基础底板的配筋 C.增大基础的高度 D.减小基础宽度
A.基础甲的承载力大于基础乙 B.基础乙的承载力大于基础甲 C.两个基础的承载力相等 D.根据基础宽度不同,基础甲的承载力可能大于或等于基础乙的承载力,但不会小于基础乙的承载力
A.建筑物采用较大的长高比 B.复杂的建筑物平面形状设计 C.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D.增大相邻建筑物的高差
A.间距较小的端承桩 B.间距较大的端承桩 C.间距较小的摩擦桩 D.间距较大的摩擦桩
A.换土垫层法 B.砂石桩挤密法 C.强夯法 D.振冲挤密法
A.0.142 B.0.035 C.0.265 D.0.070
A.增加预压荷载 B.减小预压荷载 C.减小井径比 D.将真空预压法改为堆载预压
A.亲水性材料 B.脆性材料 C.主要用于承压构件 D.完全弹性材料
A.水>冰>空气 B.冰>水>空气 C.空气>水>冰 D.空气>冰>水
A.1nm B.1μm C.1mm D.1cm
A.使用高效减水剂 B.使用环氧树脂涂刷钢筋表面 C.使用不锈钢钢筋 D.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100mm B.125mm C.150mm D.200mm
A.松木 B.杉木 C.水曲柳 D.柏木
A.黏滞性 B.温度敏感性 C.塑性 D.大气稳定性
A.坐标纵轴 B.仪器横轴 C.正北方向 D.水平线
A.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 B.尺长改正、拉力改正和温度改正 C.温度改正、读数改正和拉力改正 D.定线改正、倾斜改正和温度改正
A.750m2±0.134m2 B.750m2±0.084m2 C.750m2±0.025m2 D.750m2±0.142m2
A.3mm B.5mm C.2mm D.4mm
A.316m2 B.31.6m2 C.158m2 D.15.8m2
A.依法收回使用权的土地 B.共有的房地产却未经所有共有人书面同意 C.办理登记但尚未领取所有权证书 D.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并已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A.开标时间应定于提交投标文件后15日 B.招标人应邀请最有竞争力的投标人参加开标 C.开标时,由推选的代表确认每一投标文件为密封,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 D.投标文件拆封后即可立即进入评标程序
A.企业质量认证的证书与标记都不能在产品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可用于产品 B.国家对企业认证实行强制的原则,对产品认证则实行自愿的原则 C.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依据的标准为《质量管理标准》,产品质量认证依据的标准为《产品标准》 D.产品认证分为安全认证与合格认证,而企业认证则无此分别
A.双方的质量期限条款无效,故建筑公司无需赔偿受害者 B.事故发生时已超过合同质量期限条款,故建筑公司无需赔偿受害者 C.双方的质量期限条款无效,建筑公司应当向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 D.虽事故发生时已超过合同质量期限条款,但人命关天,故建筑公司必需赔偿死者而非伤者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先张法 B.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 C.预埋螺旋管留孔道的后张法 D.钢管抽芯预留孔道的后张法
A.起重量 B.起重动力设备 C.起重高度 D.起重半径
A.应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B.应压缩非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C.停止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D.停止压缩非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A.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B.主控项目和合格项目 C.主控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 D.优良项目和合格项目
图示对称结构MAD=ql2/36(左拉),FNAD=-5ql/12(压),则MBC为(以下侧受拉为正)()。
A.-ql2/6 B.ql2/6 C.-ql2/9 D.ql2/9
图示结构EI=常数,在给定荷载作用下,水平反力HA为()
A.P B.2P C.3P D.4P
图示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度为l,欲使梁中点C弯矩为零,则弹性支座刚度k的取值应为()。
A.3EI/l3 B.6EI/l3 C.9EI/l3 D.12EI/l3
A.不小于非局部受压时强度 B.一定比非局部受压时的强度要大 C.与非局部受压时强度相同 D.一定比非局部受压时强度要小
A.截面受压区混凝土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 B.截面受拉区混凝土应力沿截面高度近似均匀分布 C.受拉钢筋应力很小,远未达其屈服强度 D.受压区高度约为截面高度的1/3
A.只在上部楼层,框架部分拉住剪力墙部分,使其变形减小 B.只在下部楼层,框架部分拉住剪力墙部分,使其变形减小 C.只在中间楼层,框架部分拉住剪力墙部分,使其变形减小 D.在所有楼层,框架部分拉住剪力墙部分,使其变形减小
A.降低含碳量 B.镀锌或镀铝 C.热处理 D.减少脱氧剂
A.1.05 B.1.2 C.1.15 D.1.0
A.压应力 B.拉应力 C.剪应力 D.零
A.6度设防,多层砌体结构既不需做承载力抗震验算,也不需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B.6度设防,多层砌体结构不需做承载力抗震验算,但要满足抗震构造措施 C.8度设防,多层砌体结构需进行薄弱处抗震弹性变形验算 D.8度设防,多层砌体结构需进行薄弱处抗震弹塑性变形验算
A.设置构造柱 B.在檐口设置圈梁 C.在基础顶面设置圈梁 D.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A.防止构件失稳破坏 B.防止砌体发生劈裂破坏 C.防止局压面积以外的砌体破坏 D.防止砌体过早发生局压破坏
A.45° B.45°-φ/2 C.45°+φ/2 D.60°
A.圆形 B.椭圆形 C.矩形 D.城门洞形
A.Dr=(emax-E./(emax-emin) B.Dr=(e-emin)/(emax-emin) C.Dr=ρdmax/ρd D.Dr=ρd/ρdmax
A.压缩系数 B.侧限变形模量 C.体积压缩系数 D.泊松比
A.一维固结 B.地基土的渗流 C.地基承载力 D.粘性土的压密
A.溶陷性 B.盐胀性 C.腐蚀性 D.遇水膨胀,失水收缩
A.临塑荷载的计算 B.临界荷载的计算 C.太沙基关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D.普朗德尔-瑞斯纳关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A.粘土岩 B.石英砂岩 C.石灰岩 D.白云岩
A.代 B.系 C.统 D.层
A.河流的裁弯取直 B.河流的溯源侵蚀 C.河床的竖向侵蚀 D.河床的侧向迁移
A.泥质 B.砂质 C.钙质 D.硅质
A.裂隙面倾角较大 B.裂隙面曲折 C.平行成组出现 D.发育在褶皱的转折端
A.气孔状构造 B.层理构造 C.褶皱构造 D.断裂构造
A.双沟同源地貌 B.直线状分布的泉水 C.马刀树 D.醉汉林
A.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 B.所有离子 C.所有阳离子 D.Ca2+、Mg2+离子
A.水力坡度较大 B.水力坡度较小 C.呈层流运动的稳定流 D.腐蚀性较弱
A.弱风化至强风化岩石 B.砂土、粉土和一般性粘土 C.卵砾石和碎石类 D.软土和淤泥
A.顺向边坡,且坡面陡于岩层面 B.顺向边坡,且岩层面陡于坡面 C.反向边坡,且坡面较陡 D.斜交边坡,且岩层较陡
A.2m B.3m C.5m D.8m
A.岩基深度 B.岩基形状 C.荷载方向 D.抗剪强度
A.尽量浅埋 B.尽量埋在地下水位以下 C.尽量埋在冻结深度以上 D.尽量采用人工地基
A.加大基础宽度 B.增加基础深度 C.降低地下水 D.增加基础材料的强度
A.预制桩 B.灌注桩 C.旋喷桩 D.水泥土桩
均质地基,承台上承受均布荷载,正常工作状态下下面哪根桩的受力最大?()
A.桩A B.桩B C.桩C D.桩D
A.振冲法 B.深层搅拌法 C.机械压密法 D.高压喷射注浆法
A.0.47P B.0.53P C.0.09P D.0.10P
A.土工格栅 B.有纺布 C.无纺布 D.土工膜
A.材料中的最大裂纹长度 B.材料中的最小裂纹长度 C.材料中的裂纹数量 D.材料中的裂纹密度
A.强度高 B.强度低 C.孔隙率大 D.空隙率大
A.火山灰反应 B.沉淀反应 C.碳化反应 D.钙矾石延迟生成反应
A.控制环境温度 B.控制环境湿度 C.降低混凝土含碱量 D.改善骨料级配
A.抗压强度 B.抗剪强度 C.抗拉强度 D.弹性模量
A.冷弯性能 B.抗拉强度 C.伸长率 D.冲击韧性
A.土的密度 B.土粒密度 C.土的含水率 D.土的孔隙率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不一定相同 D.在特殊情况下相同
A.10m B.5m C.8m D.12m
A.1∶500 B.1∶1000 C.1∶2000 D.1∶100
A.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B.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C.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D.水准管轴垂直于圆水准器轴
A.汇合的 B.密集的 C.相交的 D.稀疏的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A.用水量 B.人口 C.生活用地 D.公共绿地
A.内容包含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规划选址的主要依据、选址用地范围与具体规划要求 B.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向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C.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选址意见书 D.大、中型限额以上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核发选址意见书
A.关注民生 B.可持续发展 C.城乡统筹 D.公平、公正、公开
A.沉管成孔 B.泥浆护壁钻孔 C.人工挖孔 D.螺旋钻成孔
A.初凝前 B.初凝后,终凝前 C.终凝后 D.达到30%设计强度
A.总时差为0的工作为关键工作 B.关键路线上不能有虚工作 C.关键路线上的工作,其总持续时间为最长 D.关键路线上的工作都是关键工作
A.1-2-3 B.2-3-1 C.3-1-2 D.3-2-1
A.实际进度超前 B.实际进度拖后 C.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一致 D.无法说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关系
图内结构中的反力FH为()。
A.M/L B.-M/L C.2M/L D.-2M/L
单自由度体系受简谐荷载作用my(••)+cy(•)+ky=Fsinθt,当简谐荷载频率等于结构自振频率,即时,与外荷载平衡的力是()。
A.惯性力 B.阻尼力 C.弹性力 D.弹性力+惯性力
图示两桁架温度均匀降低t℃,则温度引起的结构内力为()。
A.(a)无,(b)有 B.(a)有,(b)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A.仅需截面受压高度≥2as′(as′为受压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B.仅需截面受压高度≤2as′ C.仅需截面受压高度≥2as′,且箍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D.仅需截面受压高度≤2as′,且箍筋满足一定的要求
A.N=3200kN,M=350kN·m B.N=2800kN,M=350kN·m C.N=0kN,M=300kN·m D.N=3000kN,M=300kN·m
A.仅当作用的水平荷载较大时,剪力墙才设置边缘构件 B.剪力墙若设置边缘构件,必须为约束边缘构件 C.所有剪力墙都需设置边缘构件 D.剪力墙只需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即可
A.Q235A B.Q345B C.Q235B D.Q345C
A.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取Nvb=0.9nfμP B.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取Ncb=d∑tfcb C.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取Ntb=0.8P D.预拉力设计值应进行折减
A.总高15m,总层数5层,层高3m B.总高18m,总层数6层,层高3m C.总高18m,总层数6层,层高3.6m D.总高21m,总层数7层,层高3.6m
A.墙体承载力不足 B.墙承受较大的局部压力 C.房屋有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D.温差和墙体干缩
A.托梁在施工阶段的承载力不需要验算 B.墙梁的受力机制相当于“有拉杆的拱” C.墙梁墙体中可无约束地开门洞 D.墙体两侧的翼墙对墙梁的受力没有什么影响
A.瞬时变形 B.初期蠕变 C.等速蠕变 D.加速蠕变
A.孔壁应变法 B.孔径变形法 C.孔底应变法 D.表面应变法
A.同一种土,土的孔隙比越大,表明土越密实 B.同一种土,土的干密度越大,表明土越密实 C.同一种土,土的相对密度越小,表明土越密实 D.同一种土,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越小,表明土越密实
A.甲土比乙土的压缩性大 B.甲土比乙土的压缩性小 C.不能判断,需要补充两种土的泊松比 D.不能判断,品要补充两种土的强度指标
A.三轴试验 B.直剪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载荷试验
直立光滑挡土墙后双层填土,其主动土压力分布为两段平行线,如下图所示,其中c1=c2=0,选择两层土参数的正确关系()。
A.土的粘聚力C B.土的内摩擦角φ C.基础两侧载荷q D.基底以下土的重度γ
A.白云岩 B.泥质岩 C.石灰岩 D.硅质页岩
A.片理 B.结核 C.斜层理 D.波痕
A.侵入接触 B.沉积接触 C.不整合接触 D.断层接触
A.剪裂隙 B.张裂隙 C.层间裂隙 D.风化裂隙
A.岩浆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变质作用
A.地震 B.煤矿无序开采 C.过度开采承压水 D.潜水位大幅度下降
A.1cm/s左右 B.10-2cm/s左右 C.10-4cm/s D.10-6cm/s左右
A.含水性 B.给水性 C.透水性 D.吸水性
A.不扰动土 B.轻微扰动土 C.显著扰动土 D.完全扰动土
A.开裂与崩塌 B.岩层倾倒 C.坡体下滑 D.坡体错落
A.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B.提高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C.减小了斜坡下滑力 D.增大了斜坡抗滑力
A.2675kPa B.3590kPa C.4636kPa D.5965kPa
A.zd≥z0 B.zd≤z0 C.zd=z0 D.两者不存在总是大或是小的关系,需要根据影响系数具体计算在确定
A.Pcz的计算应当从地表算起 B.Pcz的计算应当从基础顶面算起 C.Pcz的计算应当从基础底而算起 D.Pcz的计算应当从地下水位算起
A.竖向荷裁,方向向下 B.竖向荷裁,方向向上 C.水平荷裁,方向向内 D.复合受力
均质地基,承台上承受均布荷载,正常工作状态下下面哪根桩的受力最小?()
A.饱和粘性土 B.松散的砂土 C.中密的砂土 D.密实砂土
A.3.13p B.0.63p C.0.47p D.1.53p
A.土工格栅 B.有纺布 C.无纺布 D.土工合成材料黏土衬垫